首页  > 特别报道   > 正文

爱国爱民倾资兴学
——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30周年
2004年No.6 特别报道 作者:任镜波

  今年10月21日,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30周年。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爱国,鞠躬尽瘁;倾资兴学,千古一人。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上的英杰。

  爱国爱民 终生无悔

  陈嘉庚一生爱国爱民,历经曲折艰辛,遭遇挫折和失意,无怨无悔,矢志不移。

  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剪辫子与满清政府决裂,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于1938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南洋各地华侨代表大会,并组织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陈嘉庚先生是第一个把南洋华侨组织起来的华侨领袖。南侨总会属下曾发展到200多处,实现了南洋各属800万华侨第一次打破各种界限的大团结、大联合。这是永载华侨史册的辉煌!

  陈嘉庚先生领导南侨总会,发动广大华侨,同仇敌忾,大力推动无偿义捐和多汇家费回国活动。当时的华侨捐款、侨汇对国内战时经济作出巨大贡献。此外,陈嘉庚先生还动员组织了3200多名富有爱国热情的华侨司机、机工回国服务。这批司机、机工出生入死,战斗在战火纷飞的滇缅公路上,为祖国抗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汪精卫曾是陈嘉庚的好友。1938年汪精卫公开叛国,陈嘉庚先生以参政员的身份向国民参政会发出“在敌寇未退出国土以前,公务人员任何人谈和平条件者,当以汉奸国贼论”的电报提案,谴责汪精卫投降卖国的汉奸行径。

  1940年,陈嘉庚先生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劳抗战将士。他看到国民党统治区政治腐败,统治集团穷奢极欲,置人民死活于不顾,使他对蒋介石非常失望。延安之行使他深信抗战获胜的主力在民主解放区,他把救国救民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身上。他离开延安后,即凭着一腔道德勇气在国内外据实报告陕甘宁边区的情况。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翌年新加坡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他往印尼爪哇避难。身处险境,他作诗明志:“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诌事敌”。在这段时间里,他潜心撰写了历史巨著《南侨回忆录》。

  抗战胜利,蒋介石发动内战,陈嘉庚先生义愤填胸,致电美国总统,抗议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公开声明不承认蒋介石集团与美帝国主义所签订的各项卖国条约。他还以发表文章、谈话等多种形式支持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1949年5月陈嘉庚先生接受毛泽东的邀请,欣然回国参加筹备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商讨建立中央人民政府大计。1950年5月他回国定居,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中国共产党的诤友。

  陈嘉庚先生拥护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参与国事,十分关心国家建设,尽力协助地方政府建设公共事业和公众福利事业。他竭力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华侨的正当权益。他极力鼓励华侨回国投资,参加国家建设。他秉性耿直,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1957年7月,北京已经开始“反右派”斗争,他仍然按照自己的看法,在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了《从治标治本两方面克服官僚主义》的发言。他说:“官僚主义是中国数千年的积习,有积重难返之势,要坚决革除,应从治标治本两方面着手。”与会者愕然。他这种敢言人之所不敢言,敢为人之所不敢为的气魄,正是他热爱共产党、热爱新社会,真诚帮助共产党整风的表现。

  “为国者终不顾家”。尽管陈嘉庚先生有时心情忧郁、困惑,但是爱国爱乡的初衷始终不变。他一再催促在印尼避难时舍身掩护过他的黄丹季先生回国。他在信中摆了三个理由,其中第三点,即“祖国百政维新,应归观光”。“在现时代,对财利可看破,勿重视。若生活职务,此间自有位置”。1960年6月,他在北京治病时,写了一篇题为《中外华侨永存爱国世界博物观》的文章,全文洋溢着爱国爱乡矢志不渝的深厚感情。他殷切希望“华侨要表现永存爱国精神”。这是他报国之心死而后已的写照,也是他最后对广大华侨的一个总交代。

  陈嘉庚先生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大业,曾号召华侨要为台湾回归、完成祖国统一事业贡献力量。他亲自写信给海外国民党人,要他们认清形势,把握前途,走推动和平统一的道路。

  陈嘉庚先生爱国爱民,终生无悔,矢志不移。他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源于他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倾资兴学志在全民办学

  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是千古一人。他“以办教育为职志”,以“发展教育,提高民智,改造社会”为目标。从1894年在福建集美创办“惕斋学塾”算起,其兴学的历史长达67年。在国内,他创办了综合性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资助了28个县市73所学校。在国外,他还创办、合办了5所华文中、小学,资助了1所中学、1所大学。他“因感于中等教育之不足培植专门人才,乃又办了厦门大学。”办了厦门大学后,他考虑到“厦大办不到之科”,又设想要把集美学校改为大学。这就是10年前把集美学村五所高校合并组建集美大学的历史原因。有人统计过,陈嘉庚先生一生贡献给文化教育事业的钱,按照黄金价格计算,相当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民币1.5亿元。他不是有了这么多钱才办学,更不是从他的财产中拿出一部分来办学。他边积资边办学;先有计划后筹资办学;他不惜牺牲企业、倾其所有办学,甚至靠借债来办学。为了办学,他慷慨倾资,但却自奉简朴。他没有给子孙留下一分钱,临终时还把仅有的一些钱全部捐给集美学校。此外,为了集美学校能继续办下去,他还事先募资在香港创办了集友银行,以期从中获得股息与红利,使集美学校多一个长期、稳定的经费来源。从1991年到现在,香港集友银行付给集美学校的红利与股息已近10亿元。

  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后,用主要的精力主持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校舍的修复和扩建工作。在这期间,集美和厦大的一些校、院(系)被调整、合并到其他学校。尽管他对此有不同意见,但还是按既定的计划抓扩建,还准备在集美重新办一所航海专科学校。10年间,集美学校扩建校舍的建筑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是解放前校舍总面积的3倍多。厦门大学由他经手筹措经费、设计、监督建成的校舍就有24幢,共达5.9万平方米,相当于解放前全校建筑面积的一倍。他还倡议创办了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

  陈嘉庚先生之所以倾资兴学,是因为他以哲人的先知先觉认识到教育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巨大作用。他倾资兴学不是要包打天下,而是要引起国人对教育的重视。他办厦门大学之初,不是说“创办”厦门大学,而是“倡办”厦门大学。谈及为什么要倾其家产以兴学时,他说:“尝观欧美各国教育所以发达,国家之所以富强,非由于政府,乃由于全体人民。中国欲富强,欲教育发达,何独不然。”为了影响、带动别人办学,他说:“兹出家财之半,或十分之三四,恐乃不能动其心,故将所有家财尽出之,以办教育”。

  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目的是带个头,以期全体人民重视教育,全民办教育。

  精神永驻

  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倾资兴学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不仅仅在于他创办和资助过学校,也不仅仅在于他为社会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人才,和这些人才发挥的难以估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爱国兴学的思想和实践教育、影响了一代代海内外的有识之士,聚集了无穷无尽的力量。他早年倡导“教育为立国之本”,提出“何谓根本?科学是也”的立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今天,已经显示出其先知先觉先行的光辉。

  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伟大精神和壮举为万千海内外华夏子孙垂范。如今,广大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以及境内的有识之士,弘扬陈嘉庚精神,以各种形式捐资兴学已蔚然成风。祖国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和普及。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所希望达到的全民办教育的最终目标正在实现。

  陈嘉庚先生提出“华侨要表现永存爱国精神”。他还说:“爱国的表现,贵在实质,不在于形式的虚文。”1960年他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华侨的条件后指出:华侨可以“开展国际贸易事业以报效国家”。陈嘉庚先生高瞻远瞩,他的这些希望,在今天已成为现实。广大华侨华人在维护侨益、服务乡亲、造福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20年来,海外福建乡亲仅在家乡就累计投资300多亿美元,约占福建吸收外资总额的70%,累计捐资达96亿元人民币。可以说,没有广大海外乡亲积极的参与和支持,福建经济社会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态势。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永驻人间!

  (作者系厦门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

  本栏目责任编辑 刘香玲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