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报道   > 正文

人大代表关注侨务工作 积极建言献策共促发展
2007年No.2 特别报道 作者:任达

  今年“两会”期间,侨务工作备受各方重视和关注。人大代表十分关注侨务工作,针对当前的侨务热点话题和工作重点,积极建言献策,助推侨务工作进一步发展。

集思广益:代表为侨务工作献智慧

  在3月10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第二十四次全体会议暨十届全国人大归侨代表座谈会上,国侨办李海峰副主任首先以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问题为重点,介绍了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执法检查近期整改工作进展情况,介绍了华侨农场发展改革工作小组的成立和国务院有关华侨农场改革与发展的指示精神。

  会上,代表们普遍认为,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执法检查工作卓有成效。全国人大华侨委、国务院侨办等“五侨”部门在执法检查和跟踪检查过程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对于维护侨益、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领导对侨务工作的重视。

  有代表建议对农场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进行跟踪督查,并希望加大督促力度,以确保中央和地方政府下拨华侨农场的款项做到专款专用,防止流失,必要时应组建华侨农场落实政策监督小组,同步监督和纠正落实过程中的问题;建议对资金使用引入投标招标机制。

  有代表建议在华侨农场干部的任用选拔上,应尽量考虑其对华侨农场和归难侨是否有感情,各级侨务部门也应该通过办培训班、分片培训等形式使华侨农场的干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掌握政策法规,讲政治、带感情、办实事,全身心投入到农场工作中,把国家下拨的钱用到实处,带领农场良性发展。

  有代表还建议在对华侨农场进行资金投入的同时,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提高生产技术,引进良种作物,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场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代表还建议,应当参照师范生,对农场子弟上农业专业大学给予免费待遇,学成后回到农业岗位上,服务农业,从造血的角度给华侨农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有代表建议对散居各地归侨侨眷进行细致调查,尽量不要遗漏。在制定散居归侨侨眷享受扶贫、低保等待遇的条件时,应加上“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的政策;对于少数谋生能力有欠缺、无力承担瞻养义务的归侨后代,能否考虑将其父母纳入乡镇敬老院的“五保”范畴,或给予一定的补助。

  对于执法检查报告后转交的涉侨信访案件,建议一定要实事求是,狠抓督办落实。对于涉侨案件的办理,建议地方各级侨务部门要加强联动,加强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有代表建议做好《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与华侨农场土地确权的衔接工作,以免权属问题激化矛盾。侨务部门应该及时出台与《物权法》配套的相关法规。

  对于今后工作,代表们建议进一步整合侨界各项活动,协调各单位资源,以便于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建议下一步应该加大对侨资侨属企业权益保护问题的关注力度,并尽快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建议做好年轻一代华人华侨的工作,以实现侨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求真务实:抓好整改 为侨办实事

  唐家璇国务委员对侨务工作、华侨农场工作十分重视。最近,针对国务院侨办侨法执法检查工作,他指出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把执法检查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抓好、抓实、抓透。还需结合“两会”代表、委员们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抓好整改,做到件件有交待、事事有结果。要扎实苦干,多为侨胞和归侨侨眷办实事、做好事,以体现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

  针对全国人大华侨委第二十四次全体会议暨十届全国人大归侨代表座谈会,唐家璇国务委员指出,在华侨农场问题及人大执法检查报告提出的其他有关重要问题的解决,迄今只是迈开了较为坚实的第一步。侨务工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力,而认真解决好执法检查报告提出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华侨农场问题,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我们必须毫不懈怠,尽力尽心尽职地把有关工作一抓到底。要把压力化为动力和活力,立志开创侨务工作的新局面。他强调要认真学习吴邦国委员长在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的有关阐述,以鼓舞斗志,寻找差距,敦促大家更好地履行责任和义务,完成每项任务。侨办仍要把执法检查报告所提问题的整改,作为今年的核心任务之一。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