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报道   > 正文

华人开始懂得选票的力量
——专访国侨办许又声副主任
2007年No.5 特别报道 作者:桓延

  编者按:如今,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华人政治家活跃的身影,华人参政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进一步了解海外华人投身政治的背景,以及他们参政的现状和前景,《环球》杂志记者专访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许又声。

  记者:请您谈一下海外华侨华人要融入主流社会的原因?

  许又声:华侨华人融入主流社会包括经济的融入、文化的融入、社会的融入,也包括政治的融入。一个侨胞一个华人社区,在住在国长期生存和发展,很难想象不与当地主流社会融和而单独地存在,然而这就是原来华侨华人社区的状况,即所谓的唐人街。有很多侨胞一辈子生活在唐人街,他们不会当地的语言,也不想去学习当地的语言,这种状况应该逐步地改变。所以我们倡导和赞赏海外华侨华人走出唐人街,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融入主流社会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而参政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华人参政这个概念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从广义的来说,就是参与当地的政治生活、政治活动。不管是华侨还是加入当地国籍的华人,你既然在当地生活,就应该关注当地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应该把这当作自己分内的事,而不是把自己排除在外。一般讲的华人参政更多的是指其狭义的一面,即参与竞选及投票。

  记者: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海外华人参政的消息越来越多,您认为“华人参政热”现象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许又声:从历史上看,华人参政不是很理想。长期以来,海外侨胞更多的是参与当地的经济生活,埋头赚钱,不问政治。在海外侨胞聚居的东南亚,侨胞多经商;在北美,侨胞多从事专业工作,如医师、律师、工程师、会计师和教师。他们要么搞专业,要么经商,从政的很少。

  为什么历史上会形成这样的状况呢?从主观上看,海外侨胞第一代出去后其自身素质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参政。第一代华人一般自身素质比较低,不懂当地语言,无法与当地社会沟通。如早期赴美、加修铁路、淘金的契约华工,大部分来自广东的乡村,这样的人不可能参政。第二个是客观原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时的美、加也是非常保守的国家,对华侨华人施行种族歧视。华侨华人拼死拼活地把铁路修好的那一天,也是华侨华人厄运开始的一天。他们不用你了,随即出台了一系列驱赶华侨华人的排华法案。排华法案一直到了二十世纪中叶才逐步放宽。在对华侨华人长达六七十年的压制时期,华人是不可能参政的。再一个原因是同当时的中国现状有关。那个时候的中国,兵荒马乱、政治黑暗。在中国境内的老百姓都“莫谈国事”,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就更不关心政治。所有这些原因,就促使了第一代华人没有参政的条件,也没有参政的愿望和动力。

  从近一个时期的情况来看,华人在参政上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观念上,海外侨胞认识到要想在海外长期生存发展必须在政坛上有自己的声音。这个声音既可以由自己发出,也可以由理解华人的政治家发出,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华人的权利。有了观念上的变化,华侨华人逐步开始关注政治、参与政治,并懂得了选票的力量。

  在很多国家,商店在周末是不开门的,只有华侨华人开的店才开门,所以生意好。但西方国家的选举日和投票日大多设在周末。以前很多华人为了多做一份生意,不去投票,他们认为多炒一个菜,多赚一分钱才是实实在在的。但现在不一样了,华侨华人意识到,只有你去投票了,当地的政治家才会关注你这个群体,因而很多华侨华人社团鼓励、动员会员在休息日去投票。西方政治关心“两票”,一是选票,二是钞票。现在华人经济实力提高了,如果参与投票,会更加受到当地社会关注。许多国家的竞选者都到唐人街去拉票、演讲,华人投票的比重也一直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华人在参政问题上觉悟了、自觉了,他们已善于利用当地的法律来提出自己的要求,引起当地政治家的关注。所以这几年华人在参政人数、层次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政治的民主是世界的潮流。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民主国家,当地的政治制度为华人参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制度保障。美国的政治家鼓励、动员华人参政,希望华人走出家门去投票,这从制度上保证了华人参政。

  另外,美国华侨华人移民历史比较悠久,当地出生的第二代华人从语言上、观念上基本具备了参政的条件。他们从小同当地的孩子一起长大,虽然还保留中华文化的烙印,但其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基本当地化了。他们中学政治、法律的人越来越多,这为他们今后参政铺垫了基础。从展望的角度来看,华人参政发展的趋势是非常健康的。再过二三十年,包括第一代华侨华人的后代及改革开放后出去的新华侨华人都逐渐地成长起来,华侨华人在经济、科技、政治上将得到平衡的发展,那时候才叫真正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记者:目前,海外华人在参政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许又声:现在华人参政的外部条件具备了,关键是华侨华人自己。

  美国的华侨华人历史长,华人参政意识较强,许多人被选为各级政府的议员,有的还被选为州长、任命为部长。但欧洲华侨华人历史短,且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以后出去的新华侨华人,他们的参政之路将更加漫长。

  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既使制度方面没有障碍,但是仍然有一道看不见的墙阻碍着华人参政。很多事情在中国文化里是很好的,但西方社会就不这么认为。举个例子:中国的两个大人说话时,如果孩子插嘴了,说明孩子没礼貌;但在西方,你要是不讲话就没有讲话的机会,你必须“插嘴”。在当地参政,如果你是一个“谦谦君子”,你就会丧失很多机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背景,很多选民愿意选一些文化背景相同的人。在华人比较少的地方,华人要当选公职,依靠一人一票选出来,的确比较难,这一点不可否认,所以华人参政没有任何优势,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你不可能去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

  华侨华人内部的团结是他们在当地长期生存发展的基础。今年6月我们在北京召开了第四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会议的主题是构建一个和睦相融、合作共赢、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华侨华人社会。有了这样一个和谐的华侨华人社会,才有利于侨胞在海外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包括华人参政。

  记者:这么多华人实现了参政梦想,对社会和华侨华人自己有什么好处?

  许又声:首先对华侨华人在当地的长期生存发展有利。现在的华侨华人已从原来的落叶归根变为落地生根。要在当地一代一代地生活下去,就要在政坛上有自己的代言人、有自己的声音,一定要融入主流社会。为什么当地政治家愿意任命更多华人担任各级政府的官员,就是因为听到了华侨华人的呼声。同时,这种参政作用的体现,也给更多的华人进一步参与政治以极大的鼓舞,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参政热情更加高涨。

  第二,对住在国有利。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首先社会要和谐,民族要和睦。华侨华人在国外是少数民族,有的国家把华人叫做“华族”。如果一个少数族裔始终游离于社会之外,就会产生隔阂,隔阂就会产生误会,误会就会产生冲突。所以,华人更多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参与当地政治,对当地的社会稳定有好处。所以当地政府鼓励、支持、推动华侨华人融入当地社会,出来参政。

  第三,对中国有利。海外侨胞有几千万,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华侨华人既了解中国文化,也了解住在国文化,可以成为中外友好合作交流的桥梁。华人参政有利于中国与住在国友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两国增进了解和友谊,有利于推动和谐世界的发展。

  记者:华人在参政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许又声:首先,华人参政一定要注意遵守当地的法律、制度,做到依法参政,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参与选举是政治活动,华人参政一定要按照当地法律允许的方式、途径来参与。其次,参选后的华人,一定要服务于全体选民。如果你是选民选出的市长,你就必须为全体选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选民的信任。当然华裔的身份,有利于提高华人的影响,但前提是必须当好全体市民的市长。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