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报道   > 正文

发挥侨务优势 服务抗震救灾
——“5•12”地震周年纪念
2009年No.3 特别报道 作者:周敏谦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过去一年了。一年来,全球华侨华人紧急行动,奉献爱心,纷纷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

  一、围绕中心,在抗震救灾的

  实践中争创侨务工作新优势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侨办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成立省侨办侨联“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向全省各级侨办发出慰问信,把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侨办的关怀及时送到灾区归侨侨眷和侨务干部中去;向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归侨侨眷和侨资企业发出开展“侨爱赈灾行动”的倡议,争取各方支援救灾。我们在积极救助灾区受困侨胞的同时,根据救灾需要迅速把侨胞捐赠的救灾物资送到重灾区,并组织了10余批海外华人华侨医疗队、心理辅导医生、地震专家等专业人士深入灾区参与救助,利用侨智开展科学救灾。

  在灾后安置阶段,为了帮助灾区学生尽快复课,我们主动开展“侨爱赈灾学校计划”,Э助侨胞在震后1个月建成都½­堰徐渡乡八角小学活动板房校舍。不到3个月,利用侨捐建成4所过渡学校,尤其是捐建的平武县南坝中学、青川县孔溪乡中心小学是高品质的半永久性木质结构学校,对当地灾后农房重建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在国侨办的领导下,我办率先启动了“侨爱工程─四川地震灾后重建计划”,集中侨胞定向捐款,重点投入学校、卫生院等公益事业的恢复重建,力争3年内在灾区建设“侨爱学校”和“侨爱卫生院”各100所,迅速组织全办力量深入灾区各县逐个考察落实学校、卫生院捐建项目,在当地侨办等各有关部门配合下,¾­过艰苦细致工作,与各灾区县政府签订一大批侨捐学校和卫生院项目Э议,对灾区公益事业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为支持灾区社会稳定,省侨办侨联又在全省率先启动“侨爱赈灾就业计划”,组织省内和北京、重庆、广东、上海、浙½­等地的侨资企业赴重灾区开展招聘活动,为重灾区提供了上万个就业岗位;以“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解困一家”为宗旨,配合海外侨团实施灾区困难学生培训就业计划,组织汶川学生到广东中山市旅游学校进行一年职业培训,毕业后就地安排工作,深受灾区群众欢Ó­;通过实施“灾区儿童心理抚慰计划”,组织了多批海外侨团、基金会、侨资企业和华裔歌手到灾区学校慰问,开展献爱心活动,配合国侨办和侨商组织了600多名灾区师生赴省外参加夏令营活动,帮助灾区青少年重建心灵美好家园。

  我们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¾­济社会发展,根据灾后产业恢复重建的要求,大力开展侨务引资引智工作,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努力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灾后不到两个月,成功举办了“携手共建——知名侨资企业家四川行”活动,国侨办李海峰主任亲自带领20多位全球知名侨商来川考察灾情和重建项目;启动了“侨商千企四川行”活动,分期分批组织海外和上海、广东、福建等沿海侨商来川参加产业恢复重建,促成了一批合作成果。

  省侨办情牵抗震救灾部队。在得知部队急需饮用水等后勤给养后,立即争取侨资企业捐赠,及时将价值几百万元的物资分批送到部队官兵手中。在得知执行营救任务的某部陆航团直升机失事后,迅速把侨胞捐赠的十多万元慰问金和侨胞创作的《壮志凌云》骏马图送到部队,慰问烈士家属。解放军对我们的支持十分感谢,送来了“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军地携手、保障有力”的锦旗。

  二、精心打造侨务活动的品牌,

  搭建发挥侨务工作新优势的有效平台

  通过实施“侨爱工程”,搭建凝聚侨爱的平台,引导海外侨胞关注灾区民生,支持灾后重建。在国侨办的领导下,我们按照省政府灾区教育卫生事业重建的统一规划,通过实施“侨爱工程─四川地震灾后重建计划”,集中国侨办和省侨办接收的侨胞定向捐款1.9亿多元,与灾区政府签订了258个“侨爱工程”项目捐建Э议,既支持了灾区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发展,又把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爱心充分体现出来,落到实处。目前,已有180余个项目开始动工,部分项目已¾­建成。今年国侨办和省侨办共同在青川县实施了“侨爱家园”项目,资助地震重灾区农民建设永久性住房。“侨爱家园”项目得到国侨办、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李海峰主任亲自选定设计方案,Э调侨捐资金,铁道部门紧急安排木材运输保障。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和省委副书记李崇禧等领导先后视察了“侨爱家园”,充分肯定了这种灾后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要求其它灾区学习借鉴。近日,首期资助的160户农民即将搬入“侨爱家园”新居。

  我们通过举办侨务品牌活动,搭建汇集侨力的平台,积极参与灾后产业重建。去年10月,在国侨办支持下,我办紧扣灾后重建的主题,把科技创新与灾后重建、引进侨智与引进侨资有机结合起来,与成都市侨办共同成功举办了“2008海外华侨华人高新科技洽谈会”,这是“5•12”特大地震后我省首次举办的大型侨务引智引资活动。活动促成投资合作项目20个,合同总金额103亿元。

  三、把发挥侨务工作的新优势

  融入凝聚侨心的服务行动中

  在地震发生后的几天,全省各级侨办心系侨胞安危,热情帮助海外侨胞在灾区寻找亲友,及时帮助在灾区考察、旅游的侨胞安全转移。随着侨胞捐赠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抵川,我们夜以继日地组织转运,安全快速地将物资送到灾区需要的地方。在实施“侨爱工程”阶段,组织侨务干部冒着余震的危险深入重灾区,逐乡逐村落实侨胞捐建的学校、卫生院项目,推动项目开工,检查项目的进展,使海外侨胞深受感动。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扬报道海外侨胞参与抗震救灾的先进事迹。加强与海外侨商保持¾­常性沟通,及时通报我省灾后重建的进展和商机,主动推荐招商引资项目,热情帮助侨商解决生产¾­营中的困难,促进了侨胞事业发展。在特大地震灾害和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四川侨资企业面临新的困难,我们及时开展调查研究,倾听侨商声音,帮助解决问题,加大为侨资企业服务的力度,全力支持侨资企业把握住 “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历史性机遇,推动产业调整、升级,扩大市场,受到侨资企业的普遍欢Ó­。

  地震后,我们对分布在全省尤其是重灾区的“侨心工程”受灾情况开展逐一排查,查实全省460多所“侨心学校”、“卫生院”包括极重灾区的69所“侨心学校”无一所垮塌、无一重大伤亡。这一情况使捐建者深感欣慰和鼓舞,纷纷表示将继续加大捐赠,支持四川灾后重建。同时,我们进一步规范了捐赠资金物资管理流程,加强监管,切实把侨胞爱心落到实处。一是分别设立人民币和外汇两个捐赠专用账户,实行统一管理。指定专人负责接收捐赠钱物的账目管理,对每笔捐赠钱物及时清核入账、上报,对分送的捐赠物资一律凭接收方接受凭据登记入账。二是接受捐赠者全过程监督,向捐赠者报一笔明白账。对指定了捐赠对象的每笔¾­费和物品,做到从采购到送达的每一个环节都拍照存档,并将购物发票、接收物资单位的收据、使用说明等一套完整资料及时反馈给捐赠者。三是对捐建项目实行合同管理。根据捐赠人的委托,选定学校、卫生院等捐建项目,与受捐县(区)政府签订《侨爱工程建设学校(卫生院)项目Э议书》,确定目标和进度,明确义务和责任。四是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将捐赠金额、物资品名及数量、使用和分发情况报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及省纪委、省监察厅,同时在“四川侨务网”上公布,接受捐赠者和社会的监督,并编发捐赠动态简报,报领导机关监督。六是强化内部监督机制。由省纪委派驻侨办的纪检监察机构对接收、使用捐赠钱物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使捐赠工作做到公开、透明、账目清楚,无一差错,受到了捐赠者的肯定和中央监察组、省纪委的肯定。(作者系四川省侨办主任)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