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主任论侨务   > 正文

海外华侨华人与实施“走出去”战略
2006年No.4 新主任论侨务 作者:王 琳

  王 琳,女,1966年12月出生,山东昌邑人,博士,九三学社成员。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常委。先后在华东理工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曾任哈尔滨建筑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兼任国际水协会(IWA)战略委员会委员。2006年3月任山东省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

  “走出去”跨国投资作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一种表现,目的是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走出去”战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邓小平同志1984年指出:“我国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的时候,我们的产品怎么办?统统在国内销?什么都自己造?还不是要从外面买进来一批,自己的卖出去一批?”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

  如果说“引进来”的实质是以市场换投资、换技术,是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单向融合,“走出去”的实质则是以投资换资源、换市场。“走出去”战略,可以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二、华商——“走出去”的桥梁

  海外华人资本在明朝中叶初步形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总量有较大增长;二次世界大战后,完成由外侨资本向所在国民族资本的转变、由家族资本向现代资本的转变、由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变。华人资本经历动态的、曲折的历史过程成为居住国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外华人家族企业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出发,追随时代浪潮,果断抛弃了传统家族企业的某些弊端,充分吸收了西方企业先进的资本运营和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形成了中西合璧、灵活应对市场的一种企业形式。不仅保持了本企业的长盛不衰,而且它的存在和发展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东方化的企业管理模式。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探讨华商问题时认为,“华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家”。研究华商问题是21世纪的重要课题,华商的管理模式将替代日本的管理模式成为世界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华商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中国企业家走向世界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模式。

  海外的华商熟悉所在国国情,融入了当地主流社会,事业有成,是当地经济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海外建立了良好的人脉关系、商业网络和金融网络。在遍布全球的华商之间,存在着一个以宗亲关系、乡籍关系和行业关系串联而成的商际网络。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曾把它比作互联网:“那是很隐形的、复杂微妙的网络,华人家族企业其实就是宗亲和同乡之网,许许多多小网交织成一大面铺盖全球的网络”。金融网络是海外华人经济的核心,它始于海外华侨汇款业务和传统融资形态的典当业,随着海外华人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华人居住地向世界的扩散,华商业务国际化的趋势增强,海外华人金融网络也就随之延伸和扩大,成为促进各国、各地区贸易投资的桥梁。与贸易网络、金融网络相连的是海外华人财团网络。这一点发达国家也都是如此,是市场经济、股份制经济的必然归宿。海外华人财团网络是华商传统的以“伙伴制”为核心的商帮向现代股份制发展和国际化的结果,在贸易、金融以及其他重要经济领域,各大财团在追求自我充实的同时,互相参股,采取多种跨国经营模式,在国际市场上驰骋,成为与西方国家财团抗衡的巨大力量。华商网络是能够迅速反应并提供多元化选择的商贸金融网络。它能帮助华商有效地避开政策限制或地区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分散风险;及时引进技术,直接参与新型产业及上游产品的销售;拓展营销渠道,适时、有效地占领市场;融通资金,连结成具有广泛覆盖面的贸易金融网络;熟悉国际商业惯例,法律法规、财务税收制度。他们在海外创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宝贵财富。

  三、华人社团——“走出去”的人才资源

  海外华侨华人在异域他乡 繁衍生息,开拓进取,组建了众多的华人社团,截止到20世纪90年代初,海外华人社团已达1万多个,这些社团按照组织规模有地区性、全区性和世界性社团,按照特点有商业、专业人士社团,按照功能分为政治、经济、教育、联谊和服务社团。

  新生代的华侨华人社团成员,不少人在国外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获得硕士、博士、MBA等相关的学位,有的甚至在国外公司长期工作过,在得到西方国际化大公司的规范化熏陶与磨砺后,此后逐渐从底层做到中高层经理人,此后逐渐分化为两类:一类是继续成为更高一层外企职业经理人,而有的是在做到一定职位后,发现新的市场机遇,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这批人年富力强,富有开拓性和进取心,有创业和在企业实践成功的经验,有放眼全球的国际化眼光,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纽带和桥梁。他们学贯中西,既了解西方的商业规则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也深谙中国之道,把西方的国际化准则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成为中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实施“走出去”的重要人才资源。

  四、侨务部门为“走出去”战略服务

  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延伸和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力量,是我国同世界各国友好交往与合作交流的重要“桥梁”。海外华商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支持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这支力量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共同成长,同时,也融入了中国经济社会。他们了解中国的政策,熟悉中国的各级政府,与企业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为支持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条件,将成为一支启发中国内地企业更快、更大程度地融入全球商业社会的力量。随着华侨华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影响的扩大,对我国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也不断增强。侨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在我国“走出去”的战略中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为了能够提高为“走出去”战略服务的能力,侨务部门要充分利用好三大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组织优势和信息优势。人力资源优势:长期的侨务工作使侨务部门与海外的华侨华人建立密切的人脉关系,随着大侨务概念的提出,各省侨办都将全世界的华侨华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通过各种渠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形成了我们特有的海外人力资源,拥有这批资源是侨办开展侨务工作的基础;组织优势:侨务部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可以利用职能部门的优势,与政府的各有关部门进行交流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开展侨务工作;信息优势:侨务部门同时掌握国内国外两种信息,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提供咨询服务,搭建交流的平台,使这两种信息能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发挥信息的作用。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优势,侨务部门组织的各类活动,尤其是科技类的活动应该向专业领域延伸,与此同时,强化专业特点,细分专业领域,强化各类论坛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要注重发挥民间社团的作用。

  本栏目责任编辑 朱凌峰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