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与探讨   > 正文

印度国际移民与侨务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2012年NO.3 研究与探讨 作者:丘立本

  2000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决定建立“海外印度人问题高级委员会”,对海外印度人的历史和现状,命运与诉求进行全面深入调查。该委员会在各方支持下,于2001年底完成了一份长达38章570页的详细报告,全面反映世界各地区的印度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现状与诉求,并向印度政府提出诸多对策建议。

  一、“海外印度人事务部”的建立及其工作的开展

  为了尽快落实报告提出的各项政策建议,2003年1月9-11日,印度外交部与印度工商联合会(CII) 在新德里举办了首届“海外印度人节暨海外印度人奖颁奖大会”。这是全球印度人空前的一次盛会,参加这次节日活动的多达61个国家的1904位国外代表和1200位国内代表。年会由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亲自主持,他宣布印度政府决定将授予外籍印度人“双重国籍”,并为10位有杰出贡献的海外印度人士颁奖。这次盛会为全球印人交流搭起绝好的平台,对印度政府和公众了解海外印人的成就与诉求以及海外印人了解母国近期的发展和对他们的期望起了巨大的作用。

  为了更加有效地实现报告提出的各项政策,2004年5月印度中央政府建立了“印度侨民事务部”( Ministry of Non-Resident Indians' Affairs)。同年12月,重新上台的国大党为表明其继承和发展此前的政策,将该部更名为“海外印度人事务部”(the Ministry of Overseas Indian Affairs,即MOIA),明确其服务对象不仅是印度侨民(Non-Resident Indian NRI)还包括已加入外国籍的印度血统人(PIO)。“海外印度人事务部”成立后,印度政府迅速集中相关资源,先后将原外交部侨民司和劳动就业部海外移民司的业务归并到“海外印度人事务部”中,由一名内阁部长(Cabinet Minister) 领导,下设4个司即:(1)海外印人社区服务司(Diaspora Services Division),负责海外印侨与外籍印人的身份认同,“海外印度人节”与杰出人物奖励活动以及其他文教计划的实施;(2)对外移民服务司(Emigration Services Division),负责对海外移民政策的制订,移民制度改革,国际移民协定的签署,移民的保护与管理等事务;(3)经济财务司(Financial Services Division),负责筹建投资协助中心、 基金会与网络,引进侨资、侨智等;(4) 行政管理司(Management Services Division),主要负责人事与后勤,与国会、各个部、各邦的协调,官方语言的运用以及其他行政事务,以保证该部工作的顺利进行。

  从成立至2011年,“海外印度人事务部”已做了许多工作, 现举其大者如下:

  (一)在为海外印度人社区服务方面:

  坚持和扩大“海外印度人节暨海外印度人奖”的活动与影响。

  举办“海外印度人节暨海外印度人奖”的活动是“海外印度人事务部”最核心的工作,它在组织和动员海外印度人投身于印度的发展事业工作中起了关键作用。 在2003年以来的历届年会中 ,除前两届由当时的外交部负责外,其它各届均由该部负责。从2007 年起,为满足世界各地不能亲自前往印度参加节庆盛会的海外印度人的要求,该部又陆续在印度侨民比较集中的地区举办小型区域性的“海外印度人日”活动(mini PBD) 。目前已举办过小型印度人节的有美国、新加坡、荷兰和南非。主办方均与当地印度人社团合作,邀请当地政府首脑参加,在团结海外印度人的同时,力图进一步扩大印度在当地的影响。

  “海外印度人节”中的“海外印度人奖”的活动也持续进行。在第7届“海外印度人节”上,印度总统还提出单立奖项以奖励有杰出贡献的劳工。到2010年为止,获此殊荣的已有34个国家与地区的政治界、经济界、科学界和文化界的海外印度人士106人,在团结不同国籍、不同阶层的印度人方面产生很好的效应。

  顺利实现“海外印度人公民身份证”发放计划。

  调查报告提出的关于减少“印度血统的外籍人卡”(PIO Card)的费用和实施“双重国籍”的两项建议,实际上都是为外籍印度人,尤其是定居在欧美的外籍印度人回国旅行、投资、创业等提供方便的问题,也是为印度政府更便于引智和引资的问题。印度政府几经周折,最后决定以发放“海外印度人公民身份证”的方式,将两个问题一并加以解决。为此,在2005 年1月的“海外印度人节”上,印度总理辛格宣布除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外,只要居住国的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允许“双重国籍”现象的存在,印度政府将授予这些国家的印度人“海外印度人公民身份”(Overseas Citizenship of India)。同年8月,印度议会就1955年的公民法令做了相应的修改,并于同年12月正式实施“海外印度人公民身份”计划。当时,无论是官方文告还是媒体都将此一做法称为“实施双重国籍法”,并宣称印度已将其实施扩大到欧美等16国。但为时不久,印度政府便加以澄清,指出印度宪法不允许印度实行“双重国籍”,国会修改的只是1955年有关公民的法令,不可将实施“海外印度人公民身份”计划误解为实施“双重国籍”法。因为“海外印度人公民身份”持有者在印度没有选举权,也没有被选权,不能当选各级别议员,不得出任政府官员、最高法官、总统、副总统等职。但终生可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多次进入印度,且无居住期限,无需向外国人入境居留机关登记。此外,该身份持有者还可在经济、教育上享受印度居民和侨民的一些权利,可从事多种职业,可在境内认领儿童、免费进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历史古迹、博物馆、国家文物单位以及机场等。

  根据给予印侨选举权的承诺,完成印侨参选的主要法律程序。

  2010年印度总理在第8届“海外印度人节”上曾宣布准备授予海外约1000万印侨选举权,印度议会随后在2010年9月22日通过了1950年人民代表法修正案,授予印度护照持有者依据护照参与印度大选的权利。2011年2月3日又公布了1960年选民登记条例修正法,允许海外选民根据护照上注明的选区进行登记,基本上完成了印侨参选的主要法律程序。

  设置海外印度人子弟奖学金,开办海外印度人大学,推行“认知印度”活动,开展“寻根”活动。

  为了加强印度与海外印人的文化联系,争取海外印度人的新生代,从2006学年起,印度政府在印度人较集中的40个国家,为印度侨民和外籍印度人子女每年提供100个大学本科生奖学金,任他们选修工程技术、人文地理、商业管理、新闻旅业、农牧养殖等课程,为海外印度人培养人才, 已有378人获此奖学金 。

  遵照“海外印度人问题高级委员会”的建议,2008年,印度内阁通过决议,在班加罗尔筹建“海外印度人大学”,要求达到名牌大学水平。2009年,政府又准备在其他城市筹建4所同类的民办大学,并在国内各大报招标。

  从 2006年起,“海外印度人事务部”与邦政府联合主办“认知印度”活动,组织海外印度人子弟回印度观光,向他们介绍印度的历史和现今印度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就。参加者由印度驻外使领馆推荐,年龄在18-26岁之间,到2010年底已组织了16批次。该部还设立“认知印度网站”加强与海外印人子弟的联系。

  2008年10月,该部又开展了“寻根”的活动,帮助海外印度人回到印度寻找自己的“根”。有意回印“寻根”的外籍印度人只要到定居国的印度使领馆领取正式“寻根”表格,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线索并交付若干费用,使领馆即将其送交给承包此业务的“Indiroots”公司办理,并在3周左右回复。在找到亲戚后,政府和承办单位即可安排前往访问,费用自付。

  与尼赫鲁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先后签订研究合同,开展国际移民趋势与印度侨民工作战略研究。

  2008年5月22日,“海外印度人事务部”与尼赫鲁大学社会科学院查吉尔胡赛因教育研究中心(Zakir Husain Centre for Educational Studies,即ZHCES)签订5-10年的研究合同。委托该中心研究未来5-10年国际移民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印度的影响,以制定印度移民工作的战略。前5年,将为该项目提供4106万卢比的研究经费。

  2010年2月16日,“海外印度人事务部”又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高级印度研究所(CASI)签订了为期4-5年的研究合同,印方出资200万美元,利用该校的建筑和科研设备,聘请该所印裔所长Devesh Kapur, 主持海外印度社群(Indian Diaspora)的研究。

  加强对印度侨居海外妇女婚姻的救助。

  印度海外移民多坚守印度古老传统,不愿与外族通婚,所以每年有不少印度新娘嫁到海外,同时又有许多妇女因各种原因,在海外被人离弃。因此,涉外婚姻和保护印度侨居海外妇女的任务就落到“海外印度人事务部”身上。

  (二)在对外移民和劳工输出与保护方面:

  印度海外劳工约500万,约占海外印度人口的五分之一,主要输往中东和马来西亚等地,那里不能携带家属,也不允许入籍,劳工在劳动合同期满必须回国。为此,这些临时性的印度劳工,都将工资的相当部分汇回印度赡养家室,其数额约占印度侨汇总量的40-45%,为印度赚取大量外汇做出重大贡献。近年,印度政府将劳工的输出和海外就业的任务移交由“海外印度人事务部”管理。该部于2006年3月正式组建“对外移民事务司”后,立即制订了对外移民四项新原则,以应对全球劳动市场的新变化。这四项新的原则即:通过移民过程的简化和透明化,提高效率促进合法移民;联合邦政府严打无恶不作的中介商和人贩子,制止非法移民;推动移民全程所有利益相关者进行能力建设;主动寻求和加强劳务输出国与输入国双边与多边合作。

  修改1983年移民法,改革移民体系,推行电子管理法。

  目的在于消除旧法的弊病和繁琐环节,使移民手续更为简单易行,公开透明,以利于劳动力合法地自由流动,提高印度在国际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加强移民总监的监督工作,加强对劳工招募中介的管理,严厉打击人贩子和人口走私活动,以制止非法移民的泛滥。

  印度约有2000多家劳工输出中介商,主要分布在8个外出移民集中的邦,因此在移民总监之下这8个邦也设有邦移民监督。2007年5月,“海外印度人事务部”在新德里召开这8个邦的移民中介协会负责人会议,要求各邦中介机构自律,申明政府对守法的中介将予以鼓励,而对欺骗和盘剥劳工者则将严惩不怠。政府还开展宣传运动,向公众说明非法移民的危害。

  设立“印度促进海外就业委员会”(the Indian Council for Promotion of Overseas Employment),摸清国际劳动市场的需求,寻找印度的机遇。

  在国际劳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为了及时掌握市场动向,提高印度劳工的国际竞争力,2008年7月“印度海外就业促进委员会”宣告成立。该委员会是政府关于国际移民问题的“思想库”,由管理委员会和执行局两部分组成。前者由“海外印度人事务部”秘书长、专家、邦政府和中央政府指派的代表组成,负责制订工作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框架,保证该委员会的活动按照既定目标进行。后者由一局长主持日常的工作,贯彻执行管理委员会的决定。委员会设有新兴国家和地区海外就业特殊机遇资料库,摸清国际劳工市场需求与供应间的缺口以及填补缺口所需的技术,并与专业机构及私营企业联手提高印度劳工的技术水平。

  设立“海外劳工资源中心”(Overseas Workers Resource Centre),向印度公众公布海外劳工市场的行情。

  “海外印度人事务部”设立“海外劳工资源中心”,及时向全国和各邦有意移居海外或出国就业者发布国际劳工市场的可靠信息,指导他们选择有利时机,通过合法的手续,顺利实现海外就业或移民,免受人贩子的欺骗和盘剥。

  建立“海外劳工福利基金”(Indian Community Welfare Fun,即ICWF),为海外劳工救急之用。

  印度每年约有100万短期劳工到海外谋生,他们生活环境恶劣,工资常被克扣,人身安全缺乏保障。为了救助这些苦难的海外劳工,“海外印度人事务部”设立“海外劳工福利基金”,由印度海外使团支配,以备救急之需。目前已在18个印度劳工聚集的国家建立了此类劳工福利基金机构,对遭遇困难的海外印度劳工就地给予食宿和遣返方面的紧急救助。

  与劳工输入国签署劳务合作备忘录(bilateral Memoranda of Understanding),以保障海外劳工的权益。

  自2004年“海外印度人事务部”成立以来,印度已先后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也门等中东国家和马来西亚签订双边劳务合作谅解备忘录,以稳定供需关系并共同保障劳工福利与权益。

  与欧洲国家建立劳工流动伙伴关系与双边社会保障合作(Labour Mobility Partnership and Bilateral Social Security Agreements),以确保劳务供需市场的稳定和双方职工的权益。

  目前,“海外印度人事务部”已和丹麦建立劳工流动伙伴关系,可望在短期内与波兰、捷克、挪威、瑞典、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国建立伙伴关系。该部也已和比利时、法国和德国签订了双边社会保障合作协议,不久也将与荷兰、捷克、卢森堡等国签署此类协议。

  与国际移民组织签署亚欧劳务对话规划,开展移民管理能力建设。

  2007年7月,“海外印度人事务部”与世界移民组织(IOM)签署了亚欧劳务对话规划(Asia-EU Project)。该规划的目的在于帮助印度提高管理对外移民的能力,制止非法移民进入欧洲,促进合法移民有序地进入欧盟,以满足欧盟对劳动力的需求。该规划已由双方在新德里设立联合小组(PIU)加以实施。

  (三)在引进海外印资、印智方面:

  设立“海外印度人服务中心”(Overseas Indian Facilitation Centre),以促进海外印资的流入。

  海外印度人虽具有相当经济实力,年总收入相当于印度GDP的30%,每十个印裔美国人中就有一个百万富豪,但海外印度人向印度的投资却不足外国直接投资的5%。为了解决这个长期困惑印度的难题,吸引更多的海外印度人的资本,“海外印度人事务部”和印度工商联合会(CII)联合组建了一站式的非营利的“海外印度人促进中心”,为海外印度工商界提供精确可靠的资讯和业务咨询,并在国内外组织各种商务接洽活动,以增加海外印度人资本在印度直接投资比例。目前该中心已出版《海外印人手册》(‘Hand book for Overseas Indians)和《印度投资纲要》(‘compendium on th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in India),组织过4届大型的印商投资洽谈会。

  建立“全球印人知识网络”(Global-Indian Network of Knowledge), 以引进科技。

  2009年,印度总理辛格在第7届“海外印度人节”盛会上郑重宣告建立“全球印人知识网络”,将把世界各地不同行业公认的印度精英与印度本国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同行联接起来,使之成为高级的知识平台,将相关知识从其策源地快速转移到印度国内急需的单位而无需等待海外专家的到来。不仅如此,这一“虚拟智库”还具有战备意义,其最终的目标在于萌生科学新观念,探求应对挑战的新思路,以创新和高科技手段绘制出解决印度发展重大问题的途径,确定印度第11个五年计划(2007-2012)优先发展的领域和重点部门,推动印度社会的改革与创新。

  设立“海外印度人发展基金会”(India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f Overseas Indians ),加速慈善事业的发展。

  虽然有许多海外印度人团体和个人热心于家乡慈善事业,慷慨捐献,但总的说来,海外印人在印度国内的慈善事业还是处于时断时续的无序状态。2008年12月印度政府建立了非营利的“海外印度人发展基金会”,由“海外印度人事务部”部长出任董事长,12位知名的海外印度人士、印度本地人士以及相关部门的代表为董事。基金会作为全国性的可依赖的捐献窗口,将把海外印人捐献的慈善金集中起来,用于帮助印度的弱势群体,如对农村企业的小额贷款,帮助妇女自助团体增强经济实力,资助小学教育等等。

  设立总理“全球印度人咨询委员会”(Prime Minister`s Global Advisory Council ),作为高层直接掌握情况和决策的机构。

  2008年1月,印度总理在第6届“海外印度人节”上宣布设立“全球印度人咨询委员会”,作为海外印度人工作的最高咨询机构。该委员会由总理亲自担任主任,世界各地许多行业的知名印度人士为委员。委员会不仅是总理直接听取海外印度人的意见和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智慧的重要平台,也是政府和海外移民间双向交流的内部议事的场所,便于政府及时研究、吸收海外印度人的知识、技能和资本等。委员会实际上是印度总理侨务决策的重要思想库,它的建议成了政府制订重大政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2010年1月,印度总理在第8届印“海外印度人节”前夕召开了该委员会的首次会议,指出该机构将为印度20年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

  筹建“海外印度人的交流基地”( Prvasi Bharatiya Kender),为海外印度人提供固定的日常经济文化交流场所(PBK)。

  为了让印度公众更加了解世界各地印度人创业的艰辛,表彰海外印度人的辉煌业绩,增进他们之间的联系,“海外印度人事务部”决定在新德里建立一座“海外印人肯德拉”,做为全球各地印度人进行社会、文化和经济交流活动的基地和海外印度人资料搜集、研究和展示中心。该场所于2011年1月由总理主持奠基典礼。

  (四)在行政管理服务方面:

  “行政管理司”不但在协调部内和部际关系,接待海外印人的咨询,监察部内官员的行为,推广印地语以及后勤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办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即:

  设立“海外印度人中心”(Overseas Indian Centers),开展海外工作的分类指导。

  印度人在世界各地的地位和处境既不同,他们对母国的贡献和诉求也就各异。针对此种情况,“海外印度人事务部”决定在华盛顿、阿布扎比和吉隆坡三地印度使馆内设置“印人社群事务参赞”职位,建立三个“海外印人中心”作为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印人社会的机构。政府决定,华盛顿印人社群事务参赞主管美国和加拿大的印度人事务,阿布扎比使馆参赞主管整个海湾地区印人的事务,而吉隆坡使馆的参赞则负责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等地印人的事务。“海外印人中心”由若干专业人员协助,雇当地人协助办理有关侨民的医疗、法律和经济事务。眼下上述三个中心已开始运作。政府正考虑在伦敦设立第四个中心以主管欧洲印人事务。

  二、“海外印度人事务部”的主要成就与不足

  在短短几年里,新成立的“海外印度人事务部”做了上述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同时也存在明显不足:

  1.印度公众对海外印度人的成就、情感和诉求有了更多的了解,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对海外印度人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2.印度与海外印度人之间以及世界各地印度人之间的交往空前密切,他们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全球印度人的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对母国的向心力也大为增强。

  3.由于“海外印度人事务部”坚持修改移民法,改革移民制度和实施一系列保障海外劳工安全和权益条例,2008年,在国际劳工输出因国际金融危机而普遍减缩,国际侨汇大为减少的情况下,印度劳工的输出略有增加,由 2007年的 809万人增至 2008年的848万人;印度的侨汇也由 2007年的308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435亿美元,其中大约40%是由中东和马来西亚的劳工汇回的。

  4.由于发放“海外印度人公民身份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到2011年1月底已有75万多海外印度人取得了“ 海外印度人公民证”,其中美国、加拿大、英国、 澳大利亚等国的外籍印度人占了很大的比例,为这些国家的印度裔科技人员,尤其是美国的印度裔IT产业人士,大开回印度创业之门。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IT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是支撑印度经济保持较高增长率的重要生产部门,这些部门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海外印度科技人士的支持。

  5.受到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鼓舞,海外印度人媒体大量报导印度各方面的成就,提高了印度的国际形象。欧美国家印度裔社会人士的院外游说活动尤其活跃。例如,他们向美国国会宣传印度的政策,促使美国取消对印度因核试验而实施的所有制裁,与印度签订了《民用核协议》,使印度未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上签字的情况下免受国际社会的制裁。而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裔政界人士,也对印度外交与内政给予积极的配合。

  6.海外印度人对印度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加自觉,对印度民族的创新能力更加自信,他们更加自觉地组织起来,积极地参与当地政治活动,彰显印度人的能量,提高印度人的地位,争取自身的权益。

  7.印度文化产业也获得发展,软实力有所增长。充满儿女亲情和欢歌笑语的宝来坞电影不但风靡海外印度人和南亚人社会,使印度文化得以在海外印人中传承,而且在东亚、中东和非洲找到广阔市场,甚至进入欧美主流社会,而印度的肥皂剧、音乐、舞蹈,印度的瑜伽、咖喱等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民众的欢迎。

  8.外国直接投资(FDI)的不足,一直是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瓶颈。海外印人虽汇回大量侨汇并投资于有价证券,却很少直接投资于印度的工农业。海外印人对印度的直接投资还占不到外国直接投资的5%。此中原因,据“海外印度人服务中心”(OIFC)专题研究报告的分析,虽与印度海外移民的结构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印度外国直接投资环境的严重缺失。印度政府虽对海外印人提供许多优惠条件,如试行“双重国籍”,提供旅行、居住、卫生与教育等多方便利,积极鼓励侨资进入。但这些政策措施,除了增加侨汇和有价证券投资外,对促进海外印人的直接投资收效甚微。原因是对外资限制过严,基础设施的瓶颈造成制造业和农业成本的昂贵,以及繁杂的企业政策都防碍了海外印资的进入。报告将印度与中国在引进外资和侨资的政策做了深入比较,向政府提出了改变外国直接投资环境缺失状况,促进海外印资大量进入的10点建议。

  三、对印度侨民工作的分析

  1.开阔视野,从全球化时代的特点考虑海外移民工作。

  印度侨务工作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从全球化时代的特点考察问题。印度政府“海外印度人问题高级委员会”的调查报告,除了考察全球各地印度人社会状况之外,还开辟专章从全球视野考察其他国家移民状况和政府的对策。该章分别对中国、希腊、意大利、日本、韩国、以色列、黎巴嫩、菲律宾、波兰和爱尔兰等国海外移民的历史与现状和侨民工作的方针政策、立法过程、机构设立以及实践经验做了介绍,并与印度的实际情况加以对照,分析哪些经验是印度可以吸取的。该报告在具体研究“双重国籍”和印度侨务机构的建制章节中又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士、德国、墨西哥、美国、新加坡、韩国、孟加拉、日本、菲律宾等国经验。报告全文前后用了60多页的篇幅来讨论这方面的问题,足见印度对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移民工作的经验与教训十分重视。

  印度总理辛格在“海外印度人节”的开幕词中对与会者说:“在这个日益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世界里,海外印度人正成为 ‘全球公民’。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价值观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印度海外移民如同印度一样是一个多元的社群,包涵了不同语言、不同信仰、不同宗教的人民,我把这种多元文化认同称为‘印度本性’(Indian-ness),它在印度国内和国外超越了宗教、语言、种姓或阶级的狭隘障碍。” 辛格又多次对海外印度人说,“我们是一家人,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家。我常这么说,因为印度裔人是世界上最全球化的族群,历史上许多大帝国已日落西山,但印人族群的世界,从东边的斐济到西边洛杉矶,从南部的开普敦到北部的多伦多,太阳永不落。”

  在强调印度文化与价值观的凝聚力的同时, 指出印度人在全球化的今天, 在大部分海外印度人已成为外国公民的情况下,不能再把“家”的概念局限于印度本土, 应以“四海为家”,当“全球公民”,这是当今印度领导人的海外移民观。

  2.政府重视,把海外移民问题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对待。

  印度政府除设立部级机构专管海外印人事务外,每届“海外印度人年会”,印度总理必亲自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说,宣示重大的决策;印度总统也必赴会致闭幕词并向杰出的海外印度人颁奖;印度总理还亲自出任“全球印度人咨询委员会”主席,领导海外移民政策的制订和出台。

  3.整合资源,统一政策, 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

  印度中央政府“海外印度人事务部”明确服务对象从印度侨民(NRI)扩大到外籍印度血统人(PIO)后, 迅速把原外交部侨民司和劳动就业部海外移民司的业务归并到“海外印度人事务部”中, 将资源加以整合, 把移民的输出、海外移民利益与人身安全保护和侨汇、侨资、侨智的引进,以及有关侨民的立法等等由该部统筹规划,并与相关部门按统一政策执行,减少机构重叠和部门间因利害关系相互扯皮的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

  4.精兵简政,明确定位,把研制政策做为该部的中心任务。

  海外印度人的工作虽然意义重大,任务繁重且涉及到经济、文化、立法等许多方面的工作,但印度政府在设立该部时即明确规定该部只是一个集结海外印度人事务的部级单位(nodal ministry),由一位内阁部长和11个下属官员的小班子组成,精兵简政,深入实际,根据世界各地印人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对策,满足不同地区印人的诉求,并且从战略的高度研究和制定侨民工作的中、长期计划。政府还要求该部与其它部门和民营企业结成伙伴关系,不与他们争利。

  5.加强部际合作,发挥地方作用,借助民间力量,运用市场办法开展工作 。

  机构小,任务重,如何完成任务?该部主要作法是加强与外交、内政、劳工、财政等部门的合作,发挥各邦政府的作用,借助工商、妇女、青年等民间团体,运用外包、代办等市场经营手段开展工作。-(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