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与探讨   > 正文

正本清源 拨乱反正—论廖承志新时期侨务理论与实践
2013年NO.2 研究与探讨 作者:彭进

  新中国成立后,侨务工作成为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廖承志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长期主管新中国的侨务工作,也是我们党侨务工作的先驱者、开拓者和躬行者。他高瞻远瞩,知侨爱侨,始终心系侨胞,矢志侨益,是“真心诚意为侨胞服务的人”,被赞誉为“侨胞的贴心人”和“爱国侨胞的忠实代言人”。为了新中国侨务事业的奠基与开拓,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奉献了毕生精力和智慧,为侨务战线留下了极为宝贵的、丰富的理论与实践遗产。

  廖承志怀着对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真挚感情,提出了对他们要实行“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工作方针,带领侨务部门制定了保护侨汇、妥善处理华侨土地财产等一系列照顾侨胞和归侨侨眷利益、保护侨胞和归侨侨眷权益的政策;他着眼于国家对外关系和侨胞的生存发展,提出了“华侨不要参与侨居地的政治斗争”、“自愿加入居住国国籍”、“加强团结互助”等重要思想,并积极推动解决了“华侨双重国籍”问题;他高度重视华文学校的发展,强调办学的目的是使广大华侨青年懂得祖国的语言文字,“学校不要变成社会运动的据点”;他主持筹建华侨农场,妥善解决了几十万归国、难侨的生产生活问题;他积极促进华侨回国投资,帮助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他领导建立健全各级侨务机构,重建暨南大学,创办华侨大学和各类华文补习学校,组建中国新闻社。这些,都为新中国侨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书写了中国侨务史上的光辉篇章。

  一、正本清源,批判所谓“海外关系”问题的反动谬论,为“海外关系”正名

  侨务战线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侨务工作方针、政策被全盘否定,国家侨务机构被撤销,绝大部分侨务工作被迫中断,国家侨务政策被指为“修正主义路线”而受到批判。

  浩劫过去,春回神州。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侨务工作。在中共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廖承志受命重新出山,执掌国家新时期侨务工作。“为了适应祖国新的发展时期、新的形势”,廖承志以其对国内外侨情的深刻了解和对侨务方针政策的深刻把握,以非凡的政治勇气,致力于肃清极“左”路线贻害侨务工作的流毒和影响,率先领导侨务战线进行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为开创新时期侨务工作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革”的极“左”思潮在侨务领域“危害最大、流毒最深、影响最广的就是所谓‘海外关系’问题的反动谬论”,成为危害华侨华人的荒谬理论之源,是恢复和发展新时期侨务工作的最大障碍。

  据此,廖承志敏锐地认识到,当时侨务战线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从理论上正本清源,为“海外关系”正名,把被颠倒了的问题彻底纠正过来。

  1977年底到1978年初,全国侨务会议预备会在北京召开。12月20日,廖承志亲自到会,并在会上作了题为《落实党的侨务政策》的报告。1978年1月4日,廖承志又在《人民日报》发表《批判所谓“海外关系”问题的反动谬论》的署名文章。在报告和署名文章中,针对前述所谓“海外关系”问题的种种谬论,廖承志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指出:“海外关系”是“模糊阶级阵线的,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是形而上学的。我们要搞臭它!枪毙它!杯葛(BOYCOTT,即抵制)它!”,并逐条进行了深刻批判:

  首先,“海外关系”混淆了敌我关系,搞乱了阶级阵线,颠倒了敌我关系,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否认华侨侨眷的特点,反对针对特点进行工作,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其次,华侨、归侨侨眷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是革命动力,是统一战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归侨、侨眷同国外亲友彼此间的通信,来往探亲等联系,是正常的,要保护侨汇,增加侨汇;要鼓励国内人民同华侨、国际朋友加强友好联系;要充分认识华侨、归侨、侨眷的特点,针对特点进行工作,适当掌握党的侨务政策的灵活性。

  最后,强调华侨当中多数是爱国的、进步的,这是问题的本质和主流。因华侨中有极少数反动分子和特务,就把华侨都看成是坏人,是以偏概全,以个别代替整体的典型的形而上学。

  通过上述廖承志的报告和署名文章,以及同日发表的题为《必须重视侨务工作》的《人民日报》社论,公开对所谓“海外关系”问题的反动谬论进行全面深入的批驳,从理论上正本清源,深刻阐明了党和国家对侨务工作、“海外关系”的新认识,在海内外侨界产生了巨大反响。这就为恢复和重建国家侨务机构,进行侨务战线的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开创新时期侨务工作新局面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二、恢复和重建国家侨务机构

  国家侨务机构是专司华侨事务,开展侨务工作的职能部门。在领导从理论上正本清源,批判所谓“海外关系”问题的反动谬论的同时,廖承志也积极着手从组织上恢复和重建在“文革”中遭到破坏的各级国家侨务机构。

  1977年7月17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正式复出工作,并率先提出要恢复国家侨务机构。

  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意见,1977年底召开的全国侨务会议预备会建议:设立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由外交部代管;归侨、侨眷较多的省、市、自治区和地、县,也相应建立和健全侨务机构,统称侨务办公室,直属同级党委和革委会领导;侨务工作较少的省、市、自治区可考虑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侨务处,也可由外事或有关部门负责;重点侨乡公社,要有专职干部管侨务工作。同时会议还要求恢复归国华侨联合会,并加强对海外宣传工作的领导。

  1978年1月11日,中共中央批转了外交部党组《关于全国侨务会议预备会议的情况报告》,国务院侨办正式成立,廖承志出任主任。国务院侨办的性质和职能与过去的中侨委基本相同。自1978年起,全国各省、市、区(除了西藏之外)也陆续成立了侨务办公室。

  同年1月25日,廖承志出席归侨座谈会并发表讲话,祝贺中国侨联恢复活动。同年12月22—28日,廖承志在全国侨务会议、第二次全国归侨代表大会上作了《认真落实党的侨务政策,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报告。

  上述两次重要会议之后,各级侨办、侨联机构和组织相继成立和恢复。

  国家各级侨务机构和侨联组织的相继成立或恢复活动,中国新闻社、华侨场(厂)、华侨旅行社、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和广州、北京、(厦门)集美、南宁、昆明等地各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得以恢复或复办,为侨界全面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侨务政策,打开新时期侨务工作新局面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三、恢复建国以来正确的侨务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以“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侨务工作方针,作为制定归侨、侨眷政策的基础和原则,并制定了一系列正确、有效的国内外侨务政策,侨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文革”期间,建国后17年的侨务工作和侨务政策遭到全盘否定。

  “文革”结束后,国内归侨、侨眷、华侨华人及世界各国都很关注中国侨务政策的变化。

  针对这种形势,如何评估建国以来党的侨务政策和侨务工作,就成为新时期侨务工作的重要问题和关键环节。对此,廖承志明确提出:实践证明,党和国家的侨务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认真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充分调动归侨、侨眷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为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1978年1月11日,中央批转下发的外交部党组《关于全国侨务会议预备会议的情况报告》,充分肯定了建国以来的侨务工作,重申恢复“文革”前的关于正确对待“海外关系”问题、关于侨汇与捐赠问题、关于华侨农场与归侨安置问题、关于华侨房屋问题、关于出入境问题、关于华侨学生回国升学问题、关于摘帽子(侨改户)问题、关于做好华侨华人回来探亲旅行的接待问题、关于国籍政策问题等9项具体的侨务政策。文件还首次完整提出了侨务工作的“十六字”方针,即强调对归侨、侨眷采取“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政策,以团结广大华侨,充分调动归侨、侨眷的积极性,为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1978年12月22日,廖承志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侨务会议、第二次全国归侨代表大会上作了《认真落实党的侨务政策,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报告。指出:20多年侨务工作实践证明,国内侨务政策,国外的侨务政策都是正确的,不仅现在适用,而且在今后也是适用的,今后仍然恪守不变。

  报告还着重强调指出:“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这个原则,是辨证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这两方面不能割裂开来。如果只要“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抹杀“根据特点、适当照顾”,侨务政策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只要“根据特点、适当照顾”,忘记了“一视同仁、不得歧视”,侨务政策就会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廖承志对上述这些国内、国外侨务政策(包括对“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十六字方针)的重申和阐释,为新时期的侨务战线率先进行拨乱反正,全面落实党的侨务政策,重新赢得侨心,从而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提供了可能。

  四、领导侨务战线率先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

  1978年12月18-22日,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全国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

  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当天,全国侨务会议、第二次全国归侨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作为一次全面拔乱反正的重要会议,是廖承志为新时期侨务工作确定方向、擘划未来、奠定基础的重要会议。

  廖承志出席大会并作了报告。《报告》深刻总结了新中国建立29年来侨务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指出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侨务政策是正确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和贯彻。

  在这次会议的积极影响下,20世纪80年代前期,在廖承志生前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部门又多次对涉侨遗留问题作出指示,并制定了一系列落实侨务政策的规定。

  在廖承志的亲自过问或推动下,依据有关政策措施,各级侨务部门把落实各项侨务政策作为新时期侨务工作的当务之急,全面展开了侨务战线的拨乱反正。

  (一)平反侨务战线的冤、假、错案。

  一是复查纠正归侨、侨眷的冤、假、错案。二是认真做好归侨、侨眷档案的清理工作。

  全国各地迅速开展了全面平反涉侨的冤假错案的工作。在粤闽重点侨乡,当年牵涉面大、株连人数众多、在海内外造成恶劣影响的重要案件(事件)等均得以平反昭雪,受害侨胞恢复名誉。一大批归侨、侨眷重获了政治新生。

  (二)落实保障归侨、侨眷的合法经济权益。

  在落实保障归侨、侨眷的合法经济权益方面,除大规模地清理退赔“文革”时期查抄的涉侨私人存款和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及其他私人财物外,落实华侨私房政策,退还被挤占、没收的侨房,是其中一项主要工作。

  在廖承志的积极呼吁、推动和有关地区、有关方面的努力下,清退被挤占华侨私房的工作,在全国逐步推进,并取得了较大成绩,落实清退被侵占的各类华侨私房近4000万平方米。其中,闽粤重点侨乡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三)落实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政策。

  为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1983年4月,国务院侨办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工作座谈会。重病中的廖承志抱病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廖承志强调指出: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工作,是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是一支有强烈爱国心和事业心、有较高知识水平的队伍。他大声疾呼:“加强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工作,是新时期侨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加强知识分子工作中,不仅不能忽略归侨侨眷知识分子,而且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照顾”;要充分信任和正确使用归侨侨眷知识分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要优先解决归侨侨眷知识分子的实际困难,给予他们更多的照顾。他指示各级侨务部门“要把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作为国内侨务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认真抓好”,“侨务部门应当成为归侨侨眷知识分子之家,侨务干部应当做归侨侨眷知识分子的知心朋友”,并以此作为“考核侨务部门工作成绩优劣的一个标准”。

  此后,有关部门又提出了《关于抓紧落实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政策工作的意见》,其主要内容涉及到彻底平反归侨侨眷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认真清理档案、归还私房财产、发展其入党、子女升学就业及解决两地分居等。

  在廖承志的呼吁和推动下,新时期以来,对于落实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政策,各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归侨侨眷知识分子中的冤、假、错案,基本上得到平反纠正,许多问题也陆续得到解决。

  党的侨务政策重新赢得了广大归侨侨眷知识分子的心。广大归侨、侨眷知识分子重新焕发了青春,在各级各条战线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四)落实侨汇政策。

  侨汇是我国海外华侨从事各种职业所获得的,用以赡养、供养或扶持其在国内的眷属发展生产、维持和改善生活等为目的的汇款。它不仅是归侨侨眷合法收入的一部分,对国力维艰,长期严重短缺建设资金的国家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对繁荣侨乡经济、发展侨乡文化公益事业,有着特殊作用。因此,保护侨汇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

  “文革”结束后,针对侨汇政策在“文革”中遭到破坏、侨汇被无理侵占的现象,中共中央三令五申,坚决制止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侵犯或干涉侨汇的错误行为,如有违反,定当严惩不贷,以保护侨胞的合法权益。

  1978年,中央在出台的有关保护侨汇的政策中指出:“侨汇是归侨侨眷的合法收入,国家应予保护和鼓励。要求各级党委认真重视,抓好这项工作,适当解决侨汇收入地区的物资供应。”这样,1978年恢复了侨汇留成(指按比例留给地方使用的外汇额度)和侨汇供应物资(指凭侨汇票证供应的物资)。许多地方还采取措施保护侨汇,优待侨汇储蓄,恢复和建立华侨商店,增加对持有侨汇者的物资供应,使得侨汇获得大幅度增长。

  但是1979年以后,国家侨汇收入出现下降的趋势。为了调动中央有关部门、地方和侨眷的积极性,争取更多的侨汇,国务院规定从1979年7月开始提高侨汇留成比例。

  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各级侨务部门的努力,至1989年,侨务战线大规模拨乱反正、落实政策的任务基本完成。党与华侨华人、归侨侨眷的关系得到根本改善,广大华侨、归侨、侨眷在十年内乱中留下的创伤逐渐愈合,他们被长期压抑的家国情怀又重新焕发,激发了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者系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