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与探讨   > 正文

侨务工作开拓创新更上层楼的路径思考
2013年NO.6 研究与探讨 作者:单书安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随着岁月变迁、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侨务工作如何延续精彩、再上台阶,值得我们广大侨务工作者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探究。
    一、忠于职责使命
    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后,长期依赖高投入、消耗大量资源维持高成长是不可持续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科教兴邦、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必由之路。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就江苏来说,人多地少、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突出,能否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依靠科技的力量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经济强省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到“两个率先”的进程。对此,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明确提出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基础战略的同时,把创新驱动提升到战略层面,进一步强化了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
    侨务工作、侨务部门毫无疑问应该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忠实、认真履行职能部门的职责使命。我们应该从全球的视野、战略的高度,努力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着力加强侨务招才引智工作,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助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省份)。
    另一方面,从侨情的发展变化趋势和侨务工作的前瞻性考虑,我们也必须重视这方面工作。因为“三把刀”、贸易为生的传统老侨已经相对定型,有些甚至可以说发展空间、潜力已较为有限。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的新华侨华人专业人士逐渐成长起来,发展前景更为广阔。与此同时,招才引智、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工作相较招商引资等传统侨务工作,潜力更大,社会需求更广,相对而言也更容易出成果。并且,全社会关注瞩目之下,领导关心、部门配合、活动保障等容易得到各方面支持,更为我们开展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助力。
    当前实践来看,这方面工作,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侨务部门一如既往充满期待,我们大可以进一步深化、拓展。如,举办“海外博士与民营(侨资)企业人才项目对接会”;搭建专业化、小型化实效活动平台,策划组织“海外(江苏)科技精英故乡行”、“海外环保科技下江南”、“海外医药专家沿江行”、“海外农业专家(苏北)行”等专题团组;协助促进成立“留学生回国创业联谊会”之类团体;组织专业性同业内的海归创业沙龙相互取经;通过授牌、确认为“重点联系服务社团”、积极参加其有关活动等举措,保持并加强与海外侨界专业团体的联系;引导、指引海外人才,推荐创新创业基地、园区;鼓励支持多种形式回来创新创业—短期工作、业余兼职(技术顾问)、讲学、咨询、团队(同志友人或协会同仁)创业、技术转让、合作研发、技术入股;在资金、人力、子女、医疗、住房、进出境、申报奖项、法律、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服务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通过海外交流协会、侨商会等组织(平台)授予荣誉、评选表彰“xx省海归创业企业50强”、“xx省海归10大未来之星”、“xx省海归创业年度人物”之类;召开“新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经验交流会”;与兄弟侨办、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行业协会、名校海外校友会联手举办规模大、有声势活动;及时开展对活动的时间、方式、效果、反映等方面的评估、总结;充实完善海外侨界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制定出台侨务部门开展招才引智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组织招才引智专项工作研讨或经验交流会等。
    有为有位。相信通过一段时间持续的不懈的努力,我们新形势下的侨务工作一定能够不辱使命职责,在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中确立自己的重要地位。
    二、勇于开拓创新
    1.时移世变,必须创新。
与时俱进,紧跟世情、国情、侨情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侨务工作重心,这是侨务部门开展工作的基本准则。这里的创新,更多的是指工作手段的创新。众所周知,当今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现代办公手段、即时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可以说影响了世界,改变了世界。顺应科技发展的现实,我们工作中理应加强科技手段运用。网络时代,网络侨务是一篇大文章!为侨服务诸多具体事项,诸如宣传介绍、咨询答疑、搜集资讯、快捷联络等,侨务活动组织沟通、业务会议、侨情基础数据加工处理及日常办公,都可以通过电脑和网络完成。当然,网络侨务也有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充分给予关注。近几年,许多侨办工作实践中已经积极运用科技工具手段,如江苏侨办举办的“海外江苏之友”、“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等活动就着力进行网上组织联络,可以说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明显成效。但是客观地讲,进一步加以创新利用,还有广阔的天地。
    2.部门工作特点,容许大胆创新。
    相比较政府其他许多职能部门,侨务部门干部开展工作更需要“三宽”:思路宽、眼界宽、胸襟宽。简言之,是因为侨务干部要更有能力:要想工作出成效,更依赖主动性、创造性;工作更具有挑战性:工作对象非对事,而主要对人,并且侨务部门服务的人,是遍布世界各地的人。
    同时,虽是小部门,却有世界大舞台,所以给了我们大胆创新的空间。我们完全可以拓宽视野、放眼天下筹划举办各类侨务活动。试举几例,如设立华商投资俱乐部;召开涉侨部门圆桌会;举办华侨捐赠成果展、侨资企业成就展、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成果展;举办华侨文化周(展览、论坛、征文、趣味比赛、演出等等)。再如,发挥海外华商商业网络资源优势,以外经(本地成熟产业转移、产品开拓海外市场等)为主题,牵头组织经贸团队出访;利用“华侨之家”、海外交流协会一类组织、平台,“五侨”联动,联手文化、体育等有关部门及海内外相关团体、协会,以中国和平统一等为主题,组织大型的、海内外华侨华人感兴趣并可广泛参与的比赛、表演活动,比如“全球华语网络美文大赛”、“世界华人武术(太极拳、气功、中餐厨艺)大奖赛”、“世界华人书法(麻将)网上大赛”。甚至或可以尝试、探讨举办“海峡两岸服务海外华人(金陵)论坛”一类高层次、影响深广的侨界活动,以造出声势、打响“侨”牌。
    可以说,理念创新无疆,工作活力无边。
    3.现实条件,能够创新。
    多年的侨务工作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实践,为侨务系统锻炼了一支较高素质的侨务干部队伍,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我们有可能探索新创一批侨务工作品牌。如,创立本省市“华侨日(华侨活动日)”、设立“侨爱基金”、建立“华侨林”、兴办华侨养老公寓;组织“海外(江苏)侨团负责人故乡行”;相邻兄弟侨办联手、运作“海外知名侨领(长三角)行”、“海外华商(专题、行业)投资考察团”;开展“投资、创业(江苏)政策法规咨询巡讲”;有偿举办“海外中餐馆厨师来华培训班”、“海外华裔青少年中文短期进修(强化)班”、“中华国粹才艺(中医针灸、太极拳、武术等)培训班”。还可以组织力量推出有份量文章,如《侨务海外招才引智工作大有可为》、《积极利用侨务渠道,服务(江苏)“走出去”》;出台重要文件,如《关于发挥侨务优势服务创新型经济发展(开展海外招才引智)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旅外(江苏)同胞联系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维护侨胞合法权益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华侨回国参政议政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等。
    在此或许也可以顺便简要介绍从事侨务工作20载的我早存于心的三个侨务工作之梦,但愿能够带来一些工作上的启迪。其一,建立全球华人互助网。网聚全球华夏儿女,互帮互爱携手共赢。学习、旅游、经商、代购、代办、交往(咨询、交友、婚姻……)等各方面的交流互助。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全球合作。其二,建立中华(一统)研究院。超脱于两岸各自视角,专题、实务研究两岸统一、弘扬华夏文明、献策中华复兴。可以寻求华人世界实力知名企业资助、冠名(如正大、万达),海外(如新加坡)单独建立研究院、中心,也可以依附大学、研究咨询机构设立研究所。其三,建立洋人街(华侨城、华侨街、西洋井)。打造国外风情一条街,可一街(洋人街)、一巷(西洋井)或一楼(华侨城)形式运作,规模体量可大可小,可融餐饮、购物、娱乐表演、休闲、参观游览、住宿等于一体。展示异域风情,将美食、购物、休闲、游览一网打尽,特色鲜明。是经济体,是文化街,是旅游点。上述种种表明,如何着眼现实条件、开启创新思维,充分发挥侨务工作联系全球各地的涉外优势,实在是一篇大文章!
    三、善于集聚整合
    小部门要想有大作为,必须重视整合资源、集聚力量、借力使力。侨务工作要想完成自己的职责使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自然也必须善于集聚整合力量。
    1.必须强化外向资源优势。
    外向资源优势可以说是侨务部门的立身之本,必须千方百计强化部门这一优势。这可以从必要性、可行性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必要性:首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侨务部门要立足于为发展涉外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服务,这就要求必须发挥外向优势;其次,侨务工作社会化,侨务部门在全社会对外交往中的涉外优势日渐淡化,任凭这种趋势发展,讲严重点,涉外部门的定位可能只有自己认同。迫切需要强化对外联络优势,提高外事业务能力。可行性:一方面,经过多年积累,各级侨务部门都有一定工作基础;另一方面,境外、境内、系统内,都有很多可拓展空间。完全可以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外向资源优势。
    如何加强外向资源优势?我们认为首要的是应该积极开展对外联络联谊工作。侨务工作的对象是人,争取人心是重中之重。而在多部门竞相争取的当前形势下,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侨办,更必须高度重视这方面工作。因为侨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对象在海外,深入侨胞聚居地,实地走访了解是联谊交流、提高服务成效的必要举措,是开展国外侨务工作的重要手段、必要形式。侨务部门的出访大大有别于一般政府部门的公务出国。而国内的联谊接待也同样不同于其他政府部门的公务接待,对遥遥万里回到祖(籍)国、故乡的同胞来说,“娘家”侨务部门的热情接待安排,包括各级领导的出面给予适当礼遇,从凝聚侨心角度上来讲应该是完全正当的、必须的。我们有必要对各级领导、各有关职能部门旗帜鲜明地宣传阐释这些基本认识。事实上,中央“八项规定”实行以来,无论因公临时出国、寄发贺年卡,都对侨务部门、侨务工作开了口子,认可了侨务部门有别于其他部门,表明党和政府是充分重视并支持加强对海外侨胞的联谊服务的。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争取海外访问、开展国内接待联谊工作。
    为了强化外向资源优势,我们应该加大工作投入,大力宣传造势,想方设法增加曝光率,努力扩大影响力。与此同时,我们还有必要通过种种努力,争取建成本地华侨华人(华商)资讯(信息)中心,包含基本侨情(海外侨领侨商、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侨界社团、侨居国简况、侨港资企业、归侨侨眷等)、涉侨政策法规、引资引智、涉侨单位等等各类信息。以此进一步强化对外联络、涉外优势,增强政府侨务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权威性和号召力、凝聚力、向心力,并促进工作开展。
    2.必须整合多方资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如果希望非强势的侨务部门能有更大的作为,学会借势使力,善于整合资源,可以说是侨务干部必修功课、是我们更有成效开展工作的重要路径。概而言之,可以整合的资源至少有以下三方面:
    (1)行政资源。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加强有关涉侨职能部门联系协作,争取支持,以便更大力度地维权、扶助侨胞事业发展壮大,从而更好地为侨服务、为侨资企业服务。近年江苏侨务工作实践中,十分注重借力有关职能部门,如联合统计部门部署开展侨资企业调查;与商务、工商部门共同评选明星侨资企业;聘请科技、人事、海关等职能部门领导为“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江苏创业基地”高级顾问;积极向牵头主办省政府国庆招待会、开展“江苏友谊奖”评选的部门推荐侨界嘉宾;与组织部、统战部等联合接待侨胞及共同组织涉侨活动等,都是成功整合行政资源的事例。
    (2)市场资源。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近些年来,经济法规大量颁布施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愿景在渐渐走向现实。市场的力量在增强,在强调依法行政、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大趋势下,我们的侨务工作,如为侨服务、招商引智、经济纠纷协调处理以及组织涉侨活动等,一方面应该坚持依法办事,规范行政行为,另一方面,许多情况下,也必须考虑市场、尊重经济规律。比如与侨港资企业打交道,有必要切实为企业着想,从企业角度设身处地思考有关活动的组织、操作。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侨港资企业对侨务部门有真诚、牢靠、持久的向心力。
    江苏侨务部门按照法制、市场精神,积极开展服务侨港资企业工作。一方面,市场能办的尽量交给市场办,如活动组织努力进行市场化运作;积极推动各地侨商会成立,倡导自主服务。另一方面,精心搭建创业发展、交流合作有效平台,邀请参加有关经贸活动,组织侨资企业家“西部行”、“苏北行”,热情推介合作,帮助寻找商机、拓展发展空间;帮助协调处理经济纠纷,努力维护侨胞合法投资权益;编印明星侨资企业名册,扩大宣传,促进交流合作;积极推荐合适人选加入中国海协、中国侨商会等,热情扶助侨胞事业发展,受到侨港资企业的充分肯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整合媒体资源、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力量,是整合市场(社会)资源的重要环节。当今时代一定程度上已是传媒主宰世界,媒体的力量不容小视。要搞好与媒体的关系,善于借助大众传媒来推动工作,争取人心,扩大影响。活动筹划、实施过程中充分注意品牌化、大众传播方面的考虑。应该充分认识到我们工作的品牌化包装以及活动组织中新闻点的策划考虑,对宣传我们的侨务工作、扩大活动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江苏侨办为了将“海外江苏之友”、“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江苏行”等真正打造成品牌、打响成名牌,还需要进一步从各方面重点倾斜、加大投入;努力出实招,争实效,常办常新,办出新意,办出活力,从而争取为品牌活动赢得更多真诚的喝彩。
    (3)系统资源。侨务系统内更应该加强资源共享,多方合作联动,共同争取做大做强。近年来,江苏侨办系统整合各自资源、力量,上下齐动,应该还是较有成效的。如“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海外嘉宾江苏行”、“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江苏行”以及“侨资企业家投资考察苏北行”等活动,都是省市侨办两家或多家联合开展的。可以说,花开一朵,香飘四处。此外,跨省区交流合作,如江浙沪联动,与广西、四川、安徽等省市协作,七省一市侨务工作合作论坛,共同开创了同心协力、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侨务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侨务部门有别于其他部门。作为非强势、非核心的职能部门,侨务工作者要想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工作中必须忠于职责使命、勇于开拓创新、善于集聚整合。思想认识上也有必要确立两点:要举办有声势、有影响的活动,通过活动造势,凝聚侨心,增强全球各地侨胞的关注度,增加部门曝光率和社会能见度,扩大侨务工作影响力;要集中力量来办活动,作为小部门,除了争取外部支持,首先应该动员单位、系统内全部力量,确保尽可能将活动做大、工作到位、做出成效。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