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与探讨   > 正文

新时期华侨华人与中华文化传播管窥
2015年NO.5 研究与探讨 作者:金程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中国文明曾对世界文明产生过重要影响。海外华侨华人既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也是联络、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关系,乃至联络外国主流社会的桥梁与渠道,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文学艺术传入其他国家,像官方的交流、商人的贸易、宗教人士的往来固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移居海外的华人。”

  进入新时期以来,世情、国情、侨情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出现了新热潮,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动向,其中华侨华人的作用更加凸现。在我们大力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在海外华侨华人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如何更好地发挥海外华侨华人在居住国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如何更好发挥文化在树立中国形象中的软实力,都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华侨华人传播中华文化的新特点

  (一)华侨华人社团的中坚作用更加突出。社团是华侨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目前,比较重要的华侨华人社团有2.5万多个。这些社团在团结服务侨胞、联络亲情乡谊、增进与当地人民的友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其重要宗旨之一。华侨华人社团和文化艺术机构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方面的主导性和中坚作用更为突出。特别是文化艺术类社团越来越多,大大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成立于1994年的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以旧金山为基地,其宗旨是团结华人作家与艺术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繁荣华侨文艺创作。成立以来,该会广泛吸收作家、艺术家及爱好者入会,并且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出版会员书籍、画集、书法集和摄影集等,联合举办多次作家作品的研讨会、报告会、展览会和征文比赛。巴西唐韵艺术团1994年成立以来积极参加圣保罗华人社区及巴西其他城市华人的活动,把民族艺术带给当地华侨华人,为传承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文莱中华文艺联合会于2004年10月成立,旨在团结华社力量,多方面传播中华文化。成立于2008年的日本华侨华人文艺界联合会,宗旨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广泛团结和凝聚日本华侨华人文艺家,搭建联谊和艺术交流的平台,发挥服务、宣传、联络、协调和桥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就先后成立了美国联合针灸中医公会、美国海外客家文化交流协会、加拿大安省中医公会、世界现代中医学会联合会、加拿大大西洋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美国华人文化艺术界联盟、美国西雅图中华文化艺术协会、意大利中华诗书画艺术联合会等文化艺术类社团。这些社团无不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己任。如世界现代中医学会联合会主席王英秋表示,希望该会的成立能提升中医的教育与地位,向主流社会展现中国医学的哲学和高度,共同推动中医向主流社会发展。华侨华人社团开展文化传播活动,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也丰富了各社团的业余文化生活,尤其是与其他族裔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推动了当地多元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

  (二)传播领域更加广泛。中餐、中医、中文等是华侨华人传播中华文化的传统领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几十万家中餐馆,有2万多所华文学校。除了这些传统领域外,中国的绘画、书法、民乐、武术、民俗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些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多。

  2003年在法国巴黎成立的法国书画家协会,旨在促进中国书画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协会的总部设在巴黎,并在海内外多个地区设有分会。协会的书画家们致力于中国书画的研究、创新和宣传,为提升中国艺术和文化在西方的认知度而不断努力。与此同时,协会积极挖掘和辛勤培养有潜力、有天赋的书画人才,为热爱书画的广大旅法华侨华人提供了交流的舞台,为促进中国书画艺术在法国的繁荣做出贡献。成立于2014年的美国东方书画艺术协会,旨在传承东方书画艺术并发扬光大,推进中美两国在书画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年成立的全英华人收藏家协会,主要宗旨是搭建一个中英文化交流的平台,加强中英文化特别是文物收藏方面的交流;并鼓励文物回流,回到自己祖国的怀抱。

  已故著名艺术大师赵无极,其作品以带有中国水墨及书法意味的抽象抒情油画风格享誉西方绘画界。法国评论家评价其作品继承和延续了至少十多个世纪的中国艺术传统,是西方公认的最出色的现代画家之一。赵无极先生生活在法国,他的作品具有人类文明的高度,代表了中国文化精神,像一座桥梁连接了法中这两个有着古老文明历史的国家。

  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中国传统音乐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中国的传统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之美,如古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之前。传统音乐不但令身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其独有的文化魅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华侨华人在传播中国传统音乐的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二胡在日本的传播为例子。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新时期以来二胡在国外特别是日本的传播引起广泛关注。二胡在日本广泛地流行,喜爱和欣赏二胡音乐及学习二胡演奏的日本人越来越多,出现了空前的热潮。二胡之所以在日本大受欢迎,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二胡演奏家纷纷东渡日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2005年,二胡振兴会在日本大阪成立,为二胡艺术在日本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海外华侨华人在推动中国功夫的传播方面同样发挥了作用,武术成为中国文化中一块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巴西中国国术总会会长李荣基,就是引领中国武术再出发的先驱者。他开设的武馆分馆多达200多家,遍布拉美地区,仅巴西圣保罗州就有80余家。2003年,圣保罗市议会授予李荣基“圣保罗市最高荣誉勋章”。他也是第一个把中国武术推介到巴西军警教学课目里的华人。为了给中国功夫正名,李荣基早在1980年就通过举办擂台赛的形式,迎接各路习武者的挑战,树立了中国武术的威信。随后,他又将繁复庞杂的中国武术进行简化,让习武者们一目了然。再以非洲为例子:通过20年的努力,目前贝宁有60多个武术俱乐部、近5000名成员。

  华侨华人在沿袭和传承中华传统民俗方面功不可没。除了中国农历新年、中秋节等重大节日外,他们还保留着很多传统民俗。马来西亚华人在重阳节举办隆重活动,纪念中华民族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旨在发扬华人注重孝道的风气。比如,“2014重阳文化节”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中华人文碑林园举行,主办方精心安排了祭祖大典、文艺表演、书法展示、诗词吟唱和茶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数千名当地华侨华人参与。中国潮汕地区传入泰国普吉的中元节活动已有150多年历史。每逢中元节,普吉各界华人团体都会举办相关祭祀活动,以沿袭祖先优秀文化,活动往往会持续一个月之久,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民众的目光。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三)传播中华文化趋于常态化。新时期华侨华人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常态化,不局限于偶然行为。这种常态化、机制化活动能更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节自1984年以来举办了31届,已成为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标志性活动。30多年来,文化节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规格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是华人传承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代表性个案。其宗旨也从最初强调发扬传承中华文化转向注重华人文化与本土马来各族文化之间的互动和融合。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随着粤语华人的移民被传唱到世界各地。全球华人粤剧文化节已在世界各地举办了21届。

  西雅图中国城(国际区)商业发展局每年都在中国城举行两次大型的活动。冬季是农历新年,夏季为龙节,都是集文艺武术表演、美食、社团活动、自由歌舞、休闲游戏、工艺品展销为一体的活动。自1975年以来,为期两天的龙节一直就是美国西雅图中国城的重大活动之一,并已经成为美国西北地区最大的亚裔美国人庆祝活动之一,每年都吸引数万名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参加活动。由华夏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办的美国长堤龙舟赛开始于1997年,至2014年已举办了18届。1997年举办首届长堤龙舟赛时,人们多认为这只是一项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运动。经过17年的推广,今天的长堤龙舟赛已不仅是一项亚裔的运动,而是成为许多非亚裔人士喜爱的水上运动。2014年第18届长堤国际龙舟赛共有220支队伍参赛,参赛运动员超过4500人。以“太极养生、艺文养志”为宗旨,提倡中华优秀文化的澳洲太极艺文协会,自2002年创会至今已有12年。该会每年都举办太极演练会,至今已经举办了12届。

  (四)华裔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在海外华侨华人青年中,出现了追捧中华文化的潮流。他们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无不追求具有“中国符号”的元素。如端庄优雅的旗袍、印着“中国结”的简单T恤,具有“中国符号”的珠宝设计、中式家具等都是他们喜欢的新风尚。不管是中国的相亲节目、选秀节目、音乐节目还是娱乐节目,都在他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年轻一代华裔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觉意识也更加明显。华裔音乐人如“重生乐队”“暗与拂晓乐队”“游子吟合唱团”等,希望通过踏踏实实的努力,把中华文化的传统理念传递给外国观众,使他们欣赏、理解并接纳中华文化,从而慢慢扭转他们的一些固有偏见。中学时代移居巴西、现任中葡同传翻译的王伊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巴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从中葡同传、央视驻里约记者到出版中文教材,参与拍摄和讲述中国移民故事的巴西电影,她和母亲还在巴西创办了“你好中国”巴中国际交流中心。她认为,作为一个热爱巴西的中国人,有责任将祖国的文化传播到巴西,让更多巴西朋友爱上中国和中华文化。

  二、新时期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的背景因素

  (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中华文化也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文化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软实力。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成为当今世界文学、影视、时尚等文化创作的灵感和热门题材,中华文化的魅力光芒四射。

  春节作为中国文化的鲜明符号,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春节现在不但是全球华人的节日,也正在变成世界性的节日。近年来,每逢农历新年,世界很多国家特别是华侨华人众多的国家,当地政要都会向华人致以新年祝福。不少国家和地区更将春节确定为公共假日,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华人众多的东南亚国家。美国纽约州也将农历春节定为公共假日;2015年2月,美国加州参议院全票通过庆祝中国农历新年决议案。各地唐人街举行的中国特色浓厚的庆祝活动,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最佳窗口,吸引着当地民众的眼球。春节庆祝活动已不局限于唐人街和华侨华人社区,而成为当地的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全球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范围之广,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传统在国际上的流行程度,更体现了中国软实力的增强。

  此外,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已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生力军。自2004年开办以来,截至2014年底,全球已建立475 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26个国家(地区)。全球孔子学院中外专兼职教师总数33745人,开办各类汉语教学班次约6.7万个,注册学员111万人。十年累计为100 多个国家培训本土教师20万人次。2014年孔子学院迎来了创办十周年。2014年9月27日,126个国家的1200余所孔子学院和课堂同步举办了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热烈庆祝自己的节日。400 余位各国大学校长和政要纷纷发表贺信,3900 多场活动吸引了超过1000 万人参与,凸显了孔子学院大家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海外侨情的新变化助推中华文化的传播。新时期以来,海外侨情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华侨华人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越来越高,与祖(籍)国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密切,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越来越强。

  据最新数据,海外华侨华人规模达6000万人,比改革开放之初的3000多万人翻了将近一番。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的新移民达930万人。新移民普遍受教育程度高,高素质人才比例大,再加上他们从小受中华文化熏陶,对中国感情深厚,与中国联系密切,具有开展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意愿和能力。而在海外出生的华裔新生代,教育水平同样较高,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从各方面融入了主流社会。但是,由于受家庭影响,他们在文化上仍然保持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他们对祖籍国的关注日益增多,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接受度越来越高。这些因素都是中华文化在海外得以广泛传播的基础。此外,华侨华人在海外艰苦拼搏、勤劳创业,与当地民众和睦相处,为住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也树立了和平友好、勤奋内敛的良好形象,他们身上折射着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光芒。还需要指出的是,华侨华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感更为明显。在中华文化的振兴和推广上,海外华侨华人肩负光荣的使命与责任,也必将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侨务部门着力打造侨务文化品牌。侨务部门在推动中华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了满足海外侨胞的精神文化需求,集中展示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增进海外侨界及主流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喜爱,近年来,国务院侨办精心打造了“文化中国”系列品牌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详见下表)。

  “文化中国”系列品牌活动开展情况表

  项目名称创办时间举办数涉及国家和地区、城市数受众人数

  文化中国•海外文化社团负责人观摩团200118期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人

  文化中国•中华才艺培训班200235期8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0多人

  文化中国•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200612期5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人

  文化中国•名家讲坛200740期、200场40个国家和地区、90多个城市3万人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200943个团组、1590名演职员、283场演出96个国家和地区、184个城市33.8万人

  文化中国•中华才艺大赛20094期30多个国家和地区1100多人

  文化中国•海外文化社团负责人高级研修班20123期72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人

  文化中国•知名华人书画家采风团20124期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人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侨网:“国侨办‘文化中国’系列品牌文化活动成果丰硕”内容整理,www.chinaqw.com/sqjg/2014/09-15/17946.shtml

  注:所有数据为截止到2014年9月的统计。

  由上表可见,“文化中国”系列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形式更加多样,内涵日益丰富,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海外侨胞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也向当地民众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014年,国务院侨办又在海外华侨华人聚居的较大城市分期分批筹建“文化中国•华星艺术团”。目前,已有四家文化社团成为首批“华星艺术团”试点。2014年11月,国务院侨办还主办了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来自五大洲的华文文学界人士汇聚一堂,探讨华文文学的文化传承与时代担当。这是华文文学界的一件盛事。本届大会还倡议成立了“世界华文文学联盟”。这对促进华文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共同提升华文文学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文化是无国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文化交流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是通过感染力和吸引力而不是强制灌输让人接受。浩如烟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海外华侨华人无论身处何地,不论是专门从事文化事业的专业人员还是文化艺术的业余爱好者,都可以通过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他们传播中华文化,已从自发的个体的行为上升为自觉的群体的意识和行为,拥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通过身体力行,把爱好和平、坚韧不拔、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展现给世界。

  (作者系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