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与探讨   > 正文

孙中山的侨务思想及其启示
2016年NO.5 研究与探讨 作者:董 晶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为改造中国耗尽了毕生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遗产。这些遗产中的思想遗产,特别是他的侨务思想对于现在开展侨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孙中山侨务思想概述

  孙中山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和伟大的爱国者,在推动革命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借助华侨力量,因为华侨一方面非常爱国、思想进步,另一方面在海外兴办实业或从事其他工作具有一定资本。有效借助华侨力量有利于扩大革命力量、筹措革命经费,开展革命活动。

  1.借用华侨力量,推动革命运动。孙中山早年曾上书清政府重臣李鸿章,希望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但是遭到了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的想法,开始尝试以革命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孙中山发现海外华侨华人积极支持中国的革命,因为他们与资产阶级革命派一样,认识到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孙中山指出:“大半军费,均赖华侨,而华侨同志,应召回国从军者,尤络绎不绝。”这就指出了在历次革命运动中华侨均大力支持中国革命,不仅做筹措经费的工作,而且亲身回国,参与冲锋陷阵的革命斗争。

  在华侨提供革命经费方面,孙中山在1909年致吴敬恒的信中指出:“且当日图广州之革命所得助者,香港一二人出资数千,檀香山人出资数千。……自潮州、惠州、钦廉、镇南、河口五役及办械运动各费,统共所用将近二十万元。此款则半为南洋各地同志所出,为革命初次向南洋筹款者。”可以看出,华侨为革命活动筹措了大量经费。

  在华侨参加革命起义方面,如1895年广州起义时,参与起义的华侨有来自檀香山的邓荫南、宋居仁、夏百子、侯艾泉、李杞、何旱、陈南及香港华侨陈少白、黄咏襄、杨衢云、谢赞泰、朱贵全、丘四等人。虽然起义失败了,却显示了华侨的巨大力量,也种下以后不断革命的种子。在1911年黄花岗起义时,也有许多华侨参加,牺牲的华侨人士有陈文褒、李德山等人。

  正是因为有了华侨对中国革命的大力支持,孙中山才充满信心地说:“今日吾辈虽穷, 而革命之风潮已盛, 华侨之思想已开, 从今而后, 只虑吾人之无计划、无勇气耳。如果众志不衰, 则财用一层, 予当力任设法。”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现在虽然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得志,但革命的风潮已经形成,华侨也愿意支持中国革命,今后的革命形势将会越来越好,只担心我们没有革命的计划与勇气。如果大家的革命斗志不衰退,则革命经费不成问题。这就表达了借用华侨力量,推动革命运动的意思,这是孙中山华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支持华侨实现实业救国理想。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人开始考虑如何救国进而避免亡国灭种、瓜分豆剖的问题,于是出现了洋务救国、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思潮。孙中山是革命救国和实业救国的号召者和推动者,他曾经希望在中国兴办铁路,以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面貌。

  但由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榨和剥削,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发展十分滞后,不能有效提供实业救国的资本,所以孙中山希望并支持华侨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孙中山指出:“实业之速成, 国人此时尚无此能力及计划;以既乏资本, 又缺知识, 故非借助外资与外才不可。”这里所谓的外资与外才就包括华侨华人,因为这些人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关心中国建设,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中国的实业建设,以使中国具备与帝国主义列强实行商战的基础与条件,进而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

  海外华侨热烈响应孙中山“实业救国”的号召,纷纷回国投资实业,兴办教育,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支持祖国建设,为近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如1917年,新加坡华侨陈玉波创办广东兄弟橡胶厂,开创我国橡胶工业之先河。据不完全统计,自1895年至1911年间,华侨投资国内创办企业284家,投资总额为5068.8万元,年平均投资额298.2万元;1911-1919年,华侨投资国内创办企业1024家,投资总额达7123.3万元,年平均投资额890.4万元。华侨在国内的投资,推动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壮大了中国民族资本,使之成为与列强经济侵略相抗衡的重要力量。

  3.切实保护华侨。要借用华侨力量,推动中国革命,就必须充分保护华侨的利益,因为华侨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他们就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丧失信心,也不能很好地进行革命工作。为此,孙中山明确提出要保护华侨。

  1921年,孙中山在担任非常大总统后指出:“就职以来, 凡所措施, 咸以发展民治为前提, 保护华侨为职志。”这就说明,孙中山将保护华侨作为职责与志向,这就证明孙中山对华侨是非常重视的。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重组革命政权时,曾在政府内政部设立侨务局,并制定《保护回国华侨事项》《提倡奖励华侨回国兴办实业事项》等章程,充分体现了他对华侨的关心、爱护和对鼓励华侨回国投资实业的高度重视。在这些政策法规中,对华侨的权益作了多方的保护,如严禁贩卖“猪仔”,开辟正常的出国渠道;保护华侨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权益;鼓励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和公益事业,政府有关部门予以“指导和扶助”;在政府机构中委任华侨官员,让华侨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4.通过立法形式保护华侨权益。由于需要团结领导华侨进行革命,孙中山非常重视保障华侨的政治权益。1912年3月,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即训令外交部,认为全体民国人民“同享自由幸福,何忍侨民向隅,不为援手”,要求保障华侨的合法政治权益,“务使博爱平等之意,实力推行。”孙中山的训令,宣示了政府的决策与应尽的责任。当月中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又颁布了有关保护华侨的一系列法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员中华侨应占6个席位,参与国是,这既是对他们历史功绩的肯定,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参加革命活动的积极性。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就职大元帅时,又电请新加坡华侨志士陈楚楠出任大元帅府参议,充分体现了对华侨的重视和政治权利的保障。

  5.重视对华侨的宣传教育工作。孙中山早年在同保皇派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就十分重视对华侨的宣传教育和组织领导工作,因为海外华侨较内地民众而言,具有更多的民主思想,也非常渴望通过革命的手段使中国摆脱积贫积弱的苦难命运。孙中山对侨报、侨校经常给予鼓励、策动以及各种必要的扶持。如支持陈楚楠与张永福合办《图南日报》宣传革命,又支持创办马来亚的《光华日报》、美国的《少年中国晨报》等。通过支持办报,孙中山在海外华侨中宣传了革命思想,扩大了革命党的政治影响,有利于革命活动的开展。

  总之,孙中山侨务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要保护华侨,支持华侨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并且把华侨华人当作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这不仅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激励了大量华侨参与中国革命,壮大了中国革命的力量,有利于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留下了深刻的现实启示。

  孙中山侨务思想的现实启示

  1.在推动现代化建设中积极借助侨胞力量。孙中山在革命年代借助华侨华人力量,取得了推翻封建帝制的成功,在当前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发挥华侨华人的力量和智慧,因为这些华侨华人具有相当程度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又愿意为祖(籍)国建设事业做出贡献,所以要积极动员他们回中国参加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2.支持侨胞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行动中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瞻远瞩,高屋建瓴,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因而极大鼓舞了全体海外侨胞建设伟大祖(籍)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和斗志,他们也愿意参与到实现中国梦的行动中来。

  因为他们深知,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祖(籍)国作为支撑,任何一名华侨华人都只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中,要积极、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的力量,引导帮助他们积极参与祖(籍)国的建设事业,在民族复兴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切实做好保护侨胞权益工作。孙中山非常重视保护华侨的工作,这启示我们应切实保护好侨胞的合法权益,激发他们参与祖(籍)国建设的积极性。

  4.认真做好服务侨胞工作。要做好华侨工作,充分发挥华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就要认真做好服务华侨的各项工作,使华侨在祖国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应有的尊重和价值,在生活、工作、社会活动、思想、政策等方面给华侨以足够方便,从而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来。

  总之,孙中山的侨务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应积极研究他的侨务思想并从中总结出有利于开展当今侨务工作的启示,以使侨务工作在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复兴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