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与探讨   > 正文

探索创新侨文化建设 做好华侨历史文化保护利用
2017年NO.1 研究与探讨 作者:国务院侨办国内司

  保护和传承侨乡侨文化

  是“留根”“筑魂”“圆梦”的

  重要基础工程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上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共同的根让我们情深意长,共同的魂让我们心心相印,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以文化人、春风化雨,才能心心相印、长久不衰。侨乡的特色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华侨华人共同的“精神基因”,是中华儿女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心系祖(籍)国的精神纽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侨乡侨文化扎根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开展侨乡侨文化建设,宣传展示侨文化的精神特质,让广大侨胞进一步认识到他们身上所蕴藏的中华文化基因,看清其精神深处不可磨灭的中华文化烙印,对于增强海外侨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增强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保护、传承和弘扬

  引领侨乡侨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2013年,国务院侨办与文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侨乡地区和华侨农场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一些重点侨乡地区认真贯彻《意见》要求,在侨乡文化建设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不少侨乡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对一批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涉侨历史建筑进行了保护修缮;一批华侨博物馆或展示厅、纪念室陆续在各地建成并对外开放。广东16个华侨农场组建了归侨群众文艺团队,广西连续4年举办广西侨乡文艺联欢晚会,丰富侨乡文化生活;中山市以“中山华侨活动日”和“文化节”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扩大侨乡侨文化的社会影响;云南保山精心打造梁金山故居、惠通桥、滇西抗战纪念馆等专题线路,全面展现华侨支援抗日的历史,邀请多批海外媒体和青少年交流团参访,较好地宣扬了侨胞的家国情怀。

  新时期,侨乡侨文化建设要在原有基础上再提升、再发力,必须紧紧围绕贯彻中央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以及“十三五”时期侨务工作的总体部署,着力加强华侨历史研究和华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以保护挖掘华侨特色历史文化遗存为重点,以弘扬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精髓为导向,以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需求为引领,以增强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中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目标,立足国内、影响海外,着力培育广大侨胞的家国情怀,不断强化海外侨胞与祖(籍)国的精神纽带。

  加强对侨界名人故居祖屋、侨特色历史老宅、华侨农场旧场部及安置点、重点侨捐项目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推进侨乡族谱、志书、文集、侨批等历史记忆载体和文献收集整理工作,深入挖掘侨乡文化遗存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侨胞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和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侨乡故事。加强侨乡历史文化理论研究,深入阐释侨乡传统文化精神内核及发展脉络,展现其独特文化价值,丰富滋养海外华社文化传承;深入阐释侨胞强烈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孝亲传统、进取的创业精神和开放的创新意识等文化特质,弘扬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诚信文化等传统美德。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镇化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引起了海外侨胞的强烈共鸣。独具特色的侨乡风貌,既是一代代华侨华人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中创造的独特产物,也是广大海外游子难忘的乡愁。重点侨乡地区的政府侨务部门应积极推动、协同住建等部门将重点侨乡纳入特色小镇培育范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动员和引导海外侨胞积极参与侨乡特色名村名镇建设,保护侨乡历史文化风貌;鼓励和支持侨乡地区多形式办好面向海外的各类侨刊乡讯,发挥“集体家书”的感召作用,让广大侨胞能听得到乡音、品味到乡情、真切感受到乡愁。加大“请进来、走出去”力度,依托侨乡特色建筑及各类相关展馆,打造侨文化特色展示基地,举办华侨历史文献专题展览展示活动,让更多的侨胞通过回乡参访,感受文化,接受熏陶,产生共鸣。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