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与探讨   > 正文

新时期华商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7年NO.3 研究与探讨 作者:王辉耀

  一、华商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一)“一带一路”与华商机遇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华商提供了历史机遇,“一带一路”成为华商的又一发展机遇。华商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者,对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项目,充当中国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纽带。

  一是华商可利用产业园区平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有70多个在建的产业合作区项目。例如,中国与马来西亚已经建立了中马钦州产业园与马中关丹产业园,开创了“两国双园”的合作模式,马来西亚华商可以重点利用这一平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新欧亚大陆桥沿线有“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和“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新城经济特区”,在中俄蒙经济走廊有“满洲里、二连浩特和绥芬河(东宁)、吉林延吉(长白)重点开发实验区”,在中新(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除“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外,还有“印尼—中国综合园区”和“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沿线各国华商可以结合自身产业发展需求,利用住在国或邻近国家的中外合作产业园区参与“一带一路”合作。

  二是参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一带一路”沿线华商可以投资所在国的公路、高铁、港口、输油管道、输电通道和跨境光缆。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很大。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2010至2020年,其成员国对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达8.22万亿美元。

  三是进行金融合作。华商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中国进行金融合作,发挥自身资本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也可以参与亚投行业务,如服务亚洲发展中国家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业务。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的形势下,这些途径都可以使华商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四是承接中国产能输出。中国正在经历由“产品输出”向“产能输出”的转变。过去我国是通过出口贸易的方式将中国制造的产品向外输出,未来将进行产能的输出,将中国的产业转移到不同国家,同时帮助这些国家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和相应的制造能力。中国企业在产能输出中采取多种运作模式,例如:抱团出海;在境外建立工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区;大企业带动中小配套企业“走出去”等。华商可以在中国产能输出的过程中参与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有合作机遇的产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

  此外,华商还可以推动中国国内产业梯度转移,以及与中国合作进行海洋经济开发。华商应抓住中国产业转移的机遇,与中国国内相关企业和机构有效对接,将中国国内一些技术先进的产业转移到所在国进一步发展。在东南亚,华商在运输业和能源开发方面拥有坚实的基础,因而可以在中国与东盟国家进行海洋经济合作与开发的过程中获得机遇。

  (二)跨境电子商务与华商机遇

  大量的华商从事传统零售业。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今天,华商的传统零售业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跨境电子商务被称为电商业的“最后一块蛋糕”,可成为华商的主要转型方向。

  中国跨境电商迅猛发展。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中国各类跨境平台企业已超过5000家,通过平台开展跨境电商的外贸企业逾20万家。有预测显示,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占中国外贸比例将提高至20%,年增长速度超过30%。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 5.4 万亿元,同比增长 28.6%;进出口结构为出口占比 83.2%,进口占比 16.8%;交易模式中B2B交易占88.5%,B2C交易占11.5%。2016年6月7日,位于浙江宁波的中欧跨境电商产业园揭牌,最终将打造成为国家级的跨境电商示范园区。

  跨境电商发展给世界华商提供了机遇。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有数量众多的华商,原本具有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和产品销售的经验,未来几年若能抓住贸易发展的新模式,即跨境电商,则能成功实现商业模式转型,进入下一个利润快速增长期。西欧有众多从事批发零售业的小规模华商企业,实施跨境电商能缓解当前效益困境。拉美、中东、非洲、中东欧及中亚地区产业结构中的消费品工业欠发达,跨境电商拥有广阔的空间。华商借助中国大陆的消费品制造优势,在这些地区开展跨境B2C电商将会获得巨大商机。

  跨境电商的最大问题在于物流。跨境物流的周期长、成本高,对电商的影响大。跨境电商使用的物流方式有国际邮政小包、国际速递、专线物流和海外仓。其中,海外仓将成为跨境电商物流的主要模式。对跨境电商来说,海外仓至关重要。华商可与中国企业合作建设海外仓。这是因为从事跨境电商的中小企业,仅靠自身很难支撑一个物流供应体系完备的海外仓。建设海外仓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并具备一定的资源。海外仓的选址需要了解当地的商业布局,在建立过程中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熟知当地消费市场的人才团队。因此,与当地华商合作是良好途径。

  (三)世界科技创新浪潮下的华商机遇

  从华商从事的领域来看,纺织服装制造、食品制造、机械制造、商品批发零售、农业、运输业一直是华商的传统产业。近些年,华商逐步进入金融、房地产、信息、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但是,科技创新一直是华商的短板。

  在世界科技创新的高地进行投资,将是华商发展创新的途径。当前,新一轮的世界科技创新浪潮正在涌动。在华商企业发展遇到瓶颈时,需要勇于创新,运用科技成果以及新模式、新领域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创新理念应该成为华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此外,创新型人才和对研发的长期稳定投入也是关键。

  海外华侨华人中的专业人士约有400万,他们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法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约有60%分布在美国,20%分布在欧洲。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和金融领域。

  海外华侨华人中的专业人士改变了海外华商的行业结构。他们使高科技在华商所从事领域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据统计,1998至2006年,在美国非公民居民中,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移民拥有的发明专利约13500 件,居于所有移民群体之首。美国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在硅谷创办了众多高科技企业。1995至2005年,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移民在美国创立的公司分别为503家和422家,分别占同期移民创立的高科技公司的6.9%和5.8%。

  华商拥有的人才优势正是中国实施创新战略所需要的,包括华商中的科技人才、创新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他们具有融通中外和全球化布局的优势。当前,海外华商人才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根据华中师范大学杨海副教授对美国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回国服务问题的调查研究,绝大多数美国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对中国发展的信心充足,对中国的发展趋势看好,有非常强烈的意愿与国内进行交流合作。关于有效合作方式的问题,美国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认为,与国内合作的有效方式主要包括:与国内合作研究开发、帮助国内培养人才和国内兼职。引进新的华商,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实现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华商发展仍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华商面临自身转型升级的挑战

  当前,华商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以往的华商经济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华商行业上集中但资本却分散,使得华商在全球经济大潮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历史上,华商已经经历了三次转型。早期移居海外的华人以餐饮业等服务业谋生,以小商贩的形态存在。20世纪初,华商进行第一次经济转型,产生了商业资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东南亚国家的独立,大量华人加入当地国籍,华商资本开始进入轻工业以及酒店、银行、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实现了第二次经济转型。20世纪90年代末,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华商企业进一步进行产业转型,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是第三次经济转型。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全球创新正在加速发展。以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华商必须适应经济新趋势,及时转变发展方式。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趋势下,海外华商的传统行业和传统经营模式具有一定的不可持续性,必须进行及时的转型升级。尤其是老华商企业聚集的传统行业亟需进行产业升级。

  目前,华商已开始多元化的经营,除零售业、餐饮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外,华商还涉足房地产业、金融业、互联网业、文化娱乐业、电信业和物流业。在美洲、欧洲,零售业、餐饮业等传统产业在华商经济中的比例已经下降,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发展至一定规模。在美国,华商从事的高科技产业主要有电子电器制造业、生物医药业、稀有金属冶炼、石油化工、清洁能源、互联网等领域。但是,总体来看,华商企业高科技含量不高,创新力不足,依然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二)华商家族企业面临经营管理现代化的问题

  华商在经营管理方式上与西方不同。华商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将诚信、互惠以及家族主义作为企业组织发展的原则。经营家族化是华商经营管理的显著特征。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特点是所有权与管理权相融合。其中,部分华商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高度融合,而另一部分企业则是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对分离,由家族控制,由泛家族经理人经营管理。

  在实施家族化经营的企业中,家族结构、家族关系、家族制度以及家族文化都会对企业的治理方式和经营绩效产生影响。与中国大陆家族企业现在大多是由第一代的创业者经营管理不同,海外华人家族企业多数已经实现了换代。与大陆家族企业相比,海外华人家族企业受传统的家族制度影响程度更深。

  在创业期和企业发展的初期,家族化经营模式优势明显,但随着业务的扩大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当创业的一代年龄逐渐增大,若不能及时引进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家族化经营模式将会显现出其弊端。新华商普遍具有现代专业教育的背景,他们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能及时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经营管理方式逐步科学化。他们大胆打破“任人唯亲”传统,积极任用外部人才,将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因此,各国华商不得不经历阵痛,及时将家族化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型,这也是许多华商企业面临的挑战。

  (作者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兼主任)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