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与探讨   > 正文

论华侨华人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
2020年NO.3 研究与探讨 作者:刘芳彬

  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广大华侨华人置身于中国、住在国和国际社会,横跨中外两种制度甚至多种文明,兼具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是助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的重要力量。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五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民心相通属于软实力范畴,是“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的独特优势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华侨华人居住在世界各地,与住在国民众同舟共济、友好相处,是中国联通世界的重要桥梁,是中国与世界发展的独特机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参与“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工程,广大华侨华人具有丰厚的优势资源。

  “一带一路”沿线的华侨华人资源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是海外华侨华人的聚集区,特别是东南亚是海外侨胞最集中、历史最悠久的地区,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从人数规模看,4000多万华侨华人生活在东南亚地区,国际人才众多,经世代繁衍,他们已经深深融入当地,成为当地民族的组成部分,与当地社会形成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具有广泛的人脉资源。从经济实力看,东南亚地区是传统的华商资本集中地,有着成熟的商业网络。近年来,随着华商资本的不断积累,东南亚华商在经营上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和多元化,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

  华侨华人助力民心相通的独特优势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区域合作发展、和平稳定,是全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长期以来,侨居各地的华侨华人尊重住在国的历史、文化及价值理念,与当地各族裔人民和平相处、共同生存和发展,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中国与住在国关系发展、住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参与全球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是推进中外民心相通可资倚重的独特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其一,双重语言文化优势。华侨华人的跨国经历赋予他们独特的知识结构储备:既懂中国又懂住在国;既熟悉两个国家的语言文化、政治历史、风土人情,明晰两国政府和民众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又了解中外文化、社会环境、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在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中外文明互鉴共通等方面,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同时,长期的跨国生活和工作使得海外华侨华人社会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侨文化”,这一文化既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又汲取住在国文明、文化营养,具有明显的跨文化、跨地域特点,使得华侨华人能够自由游弋在两种文化之间,成为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和使者。所以说,华侨华人所具有的双重文化浸润优势,使其可以准确把握中国文化与住在国文化的“异同点”和“共振点”,可以“采用外国人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生动鲜活地宣传和介绍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华文明与当地文化的交流互鉴,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其二,与当地社会的深度融合优势。海外侨胞分散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各地扎根发展,甚至几代人都生活在当地,与当地社会深度融合。作为当地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华人为当地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华侨华人社会的内部演变和代际交替,新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正在成为华侨华人社会新兴的中坚力量。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国人数渐长、融入日深、人脉广泛。他们在危机事件公关、消除误解、信息咨询以及促进中国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和信任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人脉中介”作用。

  其三,跨国流动优势。当前,各国联系交流的不断增强仍然是世界主流,世界人口的跨国流动日趋频繁。华侨华人借助全球化时代的高度流动性,搭建起跨越地理、文化、政治边界的华侨华人网络。他们或往来于住在国与中国之间、或游走于世界各国,促使各国人民在交流中超越隔阂、在互鉴中超越冲突,可以为中外民心相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凝聚侨心侨力共建“一带一路”

  民心相通工程的路径选择

  华侨华人是中国大发展的独特机遇,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可资倚重的力量。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挖掘海外侨胞所蕴藏的能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

  引导侨胞发挥华社“三宝”优势,着力宣介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和世界意义。

  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是民心相通的基础。海外华社的三大支柱华文教育、华文媒体、华人社团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当地民众和政府了解中国、认知中华文化最直接的媒介。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汉语热”持续升温,极大增强了华侨华人的中华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为海外华文教育、华文传媒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为“一带一路”视野下深化跨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首先要从文化的交流沟通开始,才能打通彼此的心灵,避免“各说各话”的尴尬。我们要引导侨胞充分发挥华社“三宝”的资源优势,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生动鲜活地向住在国社会宣介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和世界意义,增进中国与各国人民友谊,促进中国与沿线国互信互联互通。同时,宣介中华文化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不能厚古薄今,更应注重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推动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文艺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既要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国际关切,又要入乡随俗贴近国外受众,影响主流人群,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引导侨胞讲好“合作共赢”的故事,传递中国和平友好的声音。

  “合作共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原则,讲好“合作共赢”的故事是促进民心相通的着力点。从国际移民史的角度考察,中国一直是一个移民输出国,但中国人移居海外的历史,总体上看是一部和平移民史:没有掠夺、没有殖民、没有扩张、没有霸权,没有弱肉强食的炮舰政策、没有强加于人的不平等条约、没有干涉别国内政引起的文明冲突,也没有过强制性文化输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为贵、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反映在国际关系上就是协和万邦。自古以来,在处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时,坚持“礼”的制度与“道义”话语权:安边为本、睦邻为贵,以德服人、怀柔远人、天下归心。历史上,海外侨胞凭着勤劳勇敢善良与当地民众“同舟共济”、“共同奋斗”,为当地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比如,东南亚的早期开发、巴拿马运河的开凿、北美太平洋铁路修建等,都承载了中国人与当地民众的共同记忆和共同智慧。我们可以引导侨胞从中国与当地“共享的历史”中挖掘“命运共同体意识”,讲好“合作共赢”的故事,传递好中国和平友好的声音。

  引导侨胞参与民间外交,塑造中国和平友好的国际形象。

  国家形象是民心相通建设的重点。海外侨胞联通中外的民间身份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在国外,每一个华人就是一张中华民族的名片、中国的一块牌子,代表着中国的形象,是住在国政府、当地民众了解中国、认知中国的重要载体。其二,无论是国家形象的塑造还是国家形象“走出去”,都需要对当地社会民情、社情的充分了解。海外华文媒体、社团可以民间的方式、以“当事人”的身份给当地民众“亲切感、信任感”,客观报道中国的发展,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中国。其三,广大海外侨胞可以充分发挥他们融通中外的优势,熟练地游刃于中外文化之间,以住在国公共舆论运作规则,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运用各地区、各群体听得懂的语言和思维方式,讲清楚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精髓和世界意义,“阐释好中华文明政治共同体的独特政制之道、中华文明民族共同体的民族和谐之道、中华文明文化共同体的包容开放之道、中华文明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发展之道”,全方位展示中国和平、和谐、务实、求同存异等正面形象。

  总之,“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既是目标也是手段,是其他“四通”的重要保障,是“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的社会根基。广大华侨华人穿行于中外两个国家、两种制度之中,其有跨文化、跨文明、融通中外的资源优势,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的独特机遇。

  (作者单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