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与探讨   > 正文

涉侨文博行业的创新发展
————中国博物馆协会华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召开
2021年NO.1 研究与探讨 作者:臧杰斌 程希 白婧

  2020年12月10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华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在广东潮州召开,来自北京、广东、福建、江苏、黑龙江、山东等地涉侨文博行业的近50位代表,围绕后疫情时代涉侨文博工作融入侨务工作大局、做好为侨服务展开热烈研讨。年会召开前夕,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会见全体与会代表。他强调,华侨博物馆专业性强,记录侨的历史、传承侨的文化,责任重大,也很光荣。希望大家不断努力,办好馆,办好展,加强学术研究,为侨联事业、侨务工作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侨联将积极为大家服务,助力华侨博物馆越办越好。

  激活涉侨文博资源,创新为侨服务模式

  2020年以来,涉侨文博行业在运用网络新技术、新媒介推进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上积极探索创新。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自2020年4月28日开始推出“云游侨博”系列直播活动,分别用普通话、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7个语种及闽南话、客家话、广府话、潮州话等4种方言带观众一起欣赏该馆基本展及原创展,截至2020年12月25日,举办28期55场,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2116万人次。专委会中最早开展网络直播活动的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于2020年3月10日、13日,联合南方+江门频道举办了两场“特约主播带你线上逛华博”直播活动,推出“华侨故事”“馆藏菁华”“宅在家里看文保”“云观展”“文博学习”等5个网上栏目。专委会中推出网上展示活动最早和频次最多的中山市博物馆,通过官网、官方微信推出80余期“全民战疫,宅家看展”系列活动,运用特色360展厅空间、照片集锦、文物组合等形式举办线上展览。

  此外,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启动“云直播”和线上录播,推送“客家人”陈列等多个展览;广东华侨博物馆在广东省委统战部统筹指导下,积极筹备“华侨华人与广东省经济特区40年专题展”;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博物馆利用官网、官微推出“云游顺博”系列线上文化服务;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将抗疫宣传片译为多国语言在海内外媒体发布,在官网官微举办线上展览;华侨博物院着手准备文物二维、三维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助力博物馆信息化建设;陈嘉庚纪念馆通过数字展厅将特色馆藏、专题片呈现给大众;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推出“同舟共济•侨光异彩泉华博网上展览系列之馆藏精品展”“追忆泉州华侨孝廉故事”等栏目,展现华侨爱国情怀和实干精神等。

  各地华侨博物馆借助“互联网+”以独特的“侨”文化资源,展现了华侨文博的风采,也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涉侨博物馆应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以原创展、精品展、主题展、特展、临展作为源源不断的内容支撑,以新媒体新技术创新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持续推动展览与观展方式的创新,丰富公众服务网络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博物馆,各种数字博物馆、网上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陈嘉庚纪念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单声珍藏文物馆先后建成上线数字展厅、网上展馆,其中陈嘉庚纪念馆的数字展厅被国家文物局推送为第三批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与会代表认为,文博行业应积极推进馆藏数字化、展览数字化、参观数字化的进程,以涉侨文博行业特有的优势创新为侨服务工作模式。譬如利用VR技术实现侨乡风土、建筑的3D全景展示,诠释独具魅力的侨乡文化;引入高科技互动投影技术,让观众亲身体验华侨华人漂洋过海、开矿筑路、种植务农等艰辛奋斗历程等。

  依托涉侨文博平台,提升为侨服务能力

  涉侨文博事业要在现有国内行业平台的基础上,拓展国际平台,在藏品资源、人力资源上夯实内功,依托两个平台、两个基础和三项机制提升为侨服务能力。

  打造国际国内行业双平台。目前,华侨博物馆专委会是国内唯一能够团结和凝聚全国涉侨文博机构的行业组织,为涉侨文博行业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与会代表认为,专委会可在已有规模的基础上,吸收归侨侨眷创办的民办涉侨博物馆、涉侨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实现跨行业合作,以最大同心圆着力打造涉侨文博行业国内循环。另一方面,积极保持同海外涉侨文博机构的联系,助推海内外涉侨文博资源共享。充分借助“互联网+”创新传播模式,加强联系,密切合作,整合资源。

  “一体两翼”下的“三位一体”。 藏品征集鉴选与华侨历史文化研究是作为博物馆形象支撑的展览展示的“两翼”。华侨文物具有社会存量大、分布地域广、载体形态多、内涵丰富及人文价值高等特点。好的藏品越丰富,相关的研究越深入,展览就越出彩。涉侨文物藏品征集鉴选,可以最大限度地征集到原物原件以及濒临消失的涉侨资源,寻找、抢救、保存侨史上的珍贵记忆,为侨史及相关研究提供有别于文本资料、口述访谈的实物例证,藏品背后的故事更是探究华侨精神、华侨文化的宝库。作为“两翼”的藏品征集和藏品研究是策划优质展览的必备条件,应结合重大时政主题与涉侨相关专题,形成专项征集、深入研究、合理利用的优质策展方案,实现线下布展、线上直播、实体出版物(涵盖策展手记、展品研究、展览背后的故事)“三位一体”的品牌工程布局。

  顾问指导、人才培养、奖励激励“三管齐下”。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涉侨博物馆应重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建立顾问指导机制,邀请侨史与文博领域的专家、老归侨、退休的涉侨博物馆馆长等,成立专家顾问团队,适时举办座谈会、研讨会,开展相关业务咨询活动。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比如,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相关活动,组织党史与华侨史专项考察、调研和培训,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能力。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开展博物馆业务工作评比活动,如最佳博物馆、最佳展览、最佳讲解员、最佳学术论文及出版物,引导创先争优意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发挥涉侨文博优势,做好为侨服务工作

  涉侨博物馆从事华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是传承华侨文化、弘扬华侨精神的重要载体。例如,福建厦门将每年10月定为“嘉庚精神宣传月”,开展“嘉庚文化周”活动。福建南安深入开展学习“爱国爱乡爱业爱俭”南安华侨精神,陈嘉庚纪念馆和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均发挥重要作用。与会代表提议,早日归纳、总结、提炼出华侨精神,设立华侨文化宣传周和华侨日,统一宣传口径,由涉侨博物馆在全国各地主办或承办相关活动,推动华侨文化做强做大、深入人心。

  涉侨博物馆依托独有的华侨历史文化遗产,是维系海外侨胞和祖(籍)国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广大海外侨胞,不管是寻根问祖还是参观考察,首站都要来华侨博物馆,如福建泉州市的重点项目“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就落地于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加强与新侨的沟通交流,在基本展中及时补充展示新侨在海外工作生活学习和开展各类活动的情况。

  涉侨博物馆是联系、团结、服务广大侨界群众的平台,以“根魂梦”凝聚侨心侨力。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侨联在著名侨领单声珍藏文物馆的基础上,建设“侨胞之家”,并建立志愿者队伍,组织归侨侨眷和海外留学生到馆内参观学习,召开座谈会和联谊会。与会代表认为,涉侨博物馆应积极发挥文博资源优势,打造侨胞精神家园,逐步拓展完善相应功能。

  涉侨博物馆是弘扬侨声、展示侨务工作成果的窗口。涉侨博物馆从征集文物开始,便紧紧依靠侨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中国侨联主办的“亲情中华 战疫有侨”——海内外侨界凝心聚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展中,各级侨联组织在疫情中的担当作为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基本展“华侨华人历史文化”专门设有“中国侨务”章节,回顾中国侨务工作的历史渊源及发展脉络。

  涉侨文博行业将做好华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传承传播,在为侨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独特优势,为团结动员广大侨界人士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