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与探讨   > 正文

周敏:美国1.5代华裔移民独特性何在
2023年NO.1 研究与探讨 作者:门睿

  被父母带领移民的华裔儿童和青少年普遍被称为“1.5代华裔移民”。研究认为,在美国,相比一代、二代华裔移民,1.5代华裔移民更具特殊性。其与一代移民父母间的矛盾冲突亦引起社会关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美国针对亚裔尤其是华裔的歧视和仇恨事件频发,给1.5代华裔移民群体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面临身份认同、代际冲突、社会融入等诸多困境,美国1.5代华裔移民如何应对?困境背后原因何在?其在弥合东西方文化冲突上有何潜力?近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社会学和亚美研究学教授、亚太中心主任周敏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此作出详尽解答。

  中新社记者:如何定义1.5代华裔移民?关注这一群体意义何在?

  周敏:“1.5代移民”是泛称,指在祖(籍)国出生,成年(18岁)前移民的群体。在学术研究中常细分为3个年龄组:1.75代:祖(籍)国出生,6岁前移民;1.5代:祖(籍)国出生,13岁前移民;1.25代:祖(籍)国出生,13岁至17岁间移民,亦称移民青少年。这三类1.5代移民约占美国华裔人口的25%。

  青少年是社会发展基石,关注其成长状况十分必要。1.5代华裔移民在成长阶段经历独特环境变化或影响其身心健康,其绝大多数为学生,几无自保能力,在当前仇亚事件高发的环境下,更需关注、保护其健康成长。

  中新社记者:三类1.5代华裔移民有何不同?

  周敏:学龄前移民的1.75代移民除没有与生俱来的美国公民身份外,其行为、价值观念等与二代移民(美国出生,父母双方或一方为移民)基本一致,普遍不会使用祖(籍)国语言。

  学龄后、13岁前移民的1.5代移民在祖(籍)国接受过基础教育,能意识到自身移民身份并简单使用祖(籍)国语言,但对祖(籍)国认知相对模糊、认同程度相对较低。

  移民青少年(1.25代移民)在祖(籍)国成长时间长,普遍能流利使用母语,对祖(籍)国认知清晰、印象深刻、认同感强。

  三类1.5代华裔移民交友圈明显不同。移民青少年朋友圈大多以华裔移民为主;13岁前来美的1.5代华裔移民朋友圈更多元,与其他族裔的二代移民亦有较多交往。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13岁前来美的1.5代华裔移民与二代华裔移民会对华裔移民青少年较为排斥,认为其行为举止带有祖(籍)国习惯,是“外国人”。在仇亚情绪蔓延的环境中,部分13岁前来美的1.5代华裔移民为协调自我身份认知,对带有“外国人”特征的华裔移民青少年存在“割席”心理。

  中新社记者:华裔移民家庭中的代际冲突反映在哪些方面,原因何在?

  周敏:代际冲突在美国家庭关系中普遍存在。移民家庭中,父母与二代或1.5代移民子女还存在跨文化冲突问题。两代人祖(籍)国居住时间、生活习惯、社会经历和价值观念不同,融入美国文化程度也不同,代际间跨文化冲突尤为显著。

  13岁前来美的1.5代华裔移民在美国长大,接受过美国基础教育,同化程度较高,强调个体独立、自由、平等。其父母往往延续中华传统文化观念,遵循孝顺、刻苦等教育准则,强调长辈权威。二者观念不同带来冲突与隔阂,尤其在父辈不擅长英语的家庭中,语言不通导致家庭内沟通不畅,代际和文化的双重冲突更激烈。

  移民青少年家庭代际文化冲突相对和缓。其与父辈语言、观念和生活经历相似,沟通相对顺畅。在父辈不擅长英语的家庭中,移民青少年扮演着语言翻译、生活向导等角色,家庭成员间沟通更频繁,关系更紧密。

  中新社记者:1.5代华裔移民缘何面临多重困难?

  周敏:从移民前的社会经济背景来看,面对移民后生活环境骤变,出身相对贫困的1.5代华裔移民心理落差较小,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更高;出身中产的1.5代华裔移民原本生活舒适度高,移民后遇到困境时心理落差更大,更易产生思想负担,甚至质疑移民决定是否正确。

  家庭期许也会带来压力,华裔移民父母对其1.5代或二代移民子女期望较高,许多父母对其未来规划明确,培养教育严格,使得他们背负上家庭期望的沉重负担。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个人兴趣相左,其矛盾与焦虑心理会加重。

  不友好的社会情绪亦是原因之一。当前美国仇亚事件频发,社会对亚裔群体排斥情绪明显。1.5代华裔移民在学校中可能由于华裔身份而受到当地学生的不友善对待,产生焦虑、恐惧或自我隔离现象。当这种排斥来自部分二代或1.75代华裔移民时,其身份认同危机将更严峻。

  中新社记者:1.5代华裔移民如何应对这些困境?

  周敏:华裔移民青少年在祖(籍)国生活时间较长,已建立起较成熟的社交圈,移民后受到的排斥和文化冲突会加深他们对祖(籍)国文化的认同并产生依赖,进而在群体内“抱团取暖”,逐渐形成同质化社交圈。

  面对社会不认可,移民青少年会发展出两种成长路径:一部分遵循家庭期许,格外努力学习,希望在学业、事业上取得成就;极小一部分无心学业,叠加家庭冲突,叛逆表现激烈,甚至“离家出走”,在社区青少年“小团体”中寻求自我认同和归属感。

  相较而言,13岁前来美的1.5代华裔移民缺乏对祖(籍)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做心理支持,在受到社会排斥时反抗情绪更激烈,会联合二代华裔移民和其他族群,强化基于“美国少数族裔”的公民身份认同,争取合法权利。

  中新社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美国仇亚事件频发,华裔受到针对,1.5代华裔移民如何应对?

  周敏:面对针对中国的不友善言论,华裔移民青少年会挺身而出为中国辩护。13岁前来美的1.5代华裔移民自我身份认同模糊,面对不友善言论会有更强烈的紧张、焦虑心理,有的保持沉默,甚至试图在外表上淡化自身种族特征。

  疫情发生后,美国华裔歧视甚嚣尘上,波及韩裔、越南裔等其他亚裔群体。不少华裔移民自发组织起来,通过集会游行、签名请愿等形式抗争,其中不乏1.5代华裔移民身影。

  因此,当前困境亦成为1.5代华裔移民政治觉醒的契机,有助于提高华裔群体参政意识和热情。

  中新社记者:1.5代华裔移民在家庭、社会中扮演了何种角色?

  周敏:在家庭中,1.5代华裔移民发挥着打破文化壁垒的作用,在父母英语水平不高的家庭尤甚。进入大学后,一些1.5代华裔移民利用假期返回移民社区做志愿者,服务社区居民。就业后,他们在融入主流社会的同时,通过捐助和参与社区活动等方式回馈社区,其中部分会通过参政为亚裔、华裔群体争取权益。

  中新社记者:1.5代华裔移民应如何促进东西方相互理解、弥合文化冲突?

  周敏:美国社会普遍崇尚个人主义,因此,需要在1.5代华裔移民群体中普及公益意识,提高参政热情,通过参政推动社会对少数族裔群体的接纳包容,推动东西方相互理解。

  具体而言,应跳出当前困境下的短期反应,持续性组织集体活动,充分发挥1.5代华裔移民双文化、双语优势,推动美国社会消除对中国和华裔群体的偏见和中国社会对美国的偏见和误解。参政的1.5代华裔移民应积极在行政系统中发挥作用,在供职领域发力,为改善美中关系贡献力量。

  (本文作者系中新社记者。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东西问”)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