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输血传播基孔肯雅热 属无稽之谈
羊城晚报讯 记者王沫依报道:8月3日,据广东省疾控局消息,当前广东省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核心区顺德区报告病例数连续下降。不过,蚊媒活动仍然频繁,疫情防控仍然面临复杂严峻挑战。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蚊媒传播疾病,那么,招蚊体质是否与血型相关?近期输血还安全吗?记者邀请广州市花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管理与病媒防制部副主任医师张英俊针对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释疑。
许多人抱怨自己更招蚊子,并将此归因于血型差异,“O型血更招蚊子”的说法也不胫而走,但张英俊表示,蚊子主要依靠人体释放的二氧化碳浓度定位目标,并非血型。
“就像黑暗中亮起的灯塔,人体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在数米外为蚊子导航。”张英俊介绍,新陈代谢旺盛的人群——包括儿童、运动中的青壮年等因二氧化碳排放量更高,成为蚊子首要攻击目标,老年人代谢减缓后,被叮咬概率显著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孕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普通人群更高,这也是准妈妈更易遭蚊袭的原因。不过,基孔肯雅热病毒通过母婴传播的情况比较少见,迄今为止也尚无婴儿通过母乳喂养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
蚊子吸食人体血液后传播疾病,这是否有污染血液的可能?不少人担心,若输入感染者的血液,是否也有感染的风险。
不过,张英俊表示,这种说法属于无稽之谈,“我们首先要明确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疾病,而大约2个星期后,体内的病毒载量就会慢慢降下来。”
张英俊表示,目前基孔肯雅热的病例均由伊蚊叮咬引发,是一种蚊媒传播疾病,并非由血液传播,“我们无需往血液的方向去看,实际上从基孔肯雅热的定义就可以明确与血液传播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