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
2011年NO.1 研究与探讨 作者:陈奕平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华侨华人也是美国移民大家庭的成员之一。根据美国华人学者王灵智的估计,在2010年全美人口普查中,美国华侨华人人口总数或将超过400万。美国华侨华人不但人口增长快,其社会经济地位乃至政治影响力也在上升。
首先,美国华侨华人社团增长迅速。第二,美国华侨华人社会经济状况发生巨大改变。早年的华侨华人大多为低技术劳工,从事餐饮等职业。而今的美国华侨华人,除了低技术劳工,也大量涌现专业人士,其中不乏科技和文化精英。第三,华侨华人参政意识增强,政治影响力也在上升。这具体体现在华侨华人参加选举登记和投票人数的增加、民选及获得任命官员人数上的增加、华裔捐款的影响、华裔组织的增加、参加政党活动及华裔精英和当选官员的参政动员等方面。
美国华侨华人社会经济地位的上升和政治影响力的增强,为美国社会树立了很好的形象,也为美国华侨华人参与构建和发展中国软实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一、美国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
美国华侨华人在自身发展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在文化、经济、社会乃至政治等各个领域直接或间接参与中美关系,加深中美之间的了解,促进中美合作及两岸关系的改善,并传播中华文化。所有这一切都或多或少地提升了中国形象,增强了中国软实力。
(一)美国华侨华人与中美关系
美国华侨华人在积极融入主流社会,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十分关心和积极介入中美关系,为中美两国政府和民众的相互了解和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比如,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在20世纪70年代,作为非正式的民间信使,穿梭于华盛顿和北京之间,传递信息,沟通两国领导人之间的联系。又如,美国共和党少数民族委员会主席陈香梅1980年曾作为里根总统的特使穿梭于中美之间,也曾在1989年到1990年中美关系最艰难的时期作为美国出口委员会副主席率团来华,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此后,杨振宁、李政道、余江月桂、田长霖以及骆家辉等人也经常奔走于中美两国,发挥“民间大使”的作用,积极协调中美关系。
美国华侨华人之所以关心、介入中美关系,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其身份,即华裔身份和美国公民身份,自然而然关注住在国和祖(籍)国之间的关系;二是由于中美关系的发展关乎华侨华人的切身利益,中美关系的波动势必影响华侨华人的利益。同时,华侨华人“大都深谙美国社会与历史和文化,加之其知识丰富与英语娴熟,不仅有助美国华人更好地洞察错综复杂的中美关系之实质,也极大地增进了美国公众对若干与中国有关论题之理解”。
就华侨华人在中美关系中的具体作用,这里仅以“百人会”为例进行分析。
“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成立于1989年,是一个由美国华裔精英组成的非营利组织,其成员来自学术、商业、法律、政府部门、科学和艺术等领域。由于其精英角色和华裔身份,美国“百人会”及其成员不但在美国华人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独到的作用,也一直为促进中美的相互理解和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而积极努力。
美国“百人会”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百人会”经常举办有关中美关系的专家、官员研讨会,以此促进中美的相互理解,推动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二是,通过访问中国,拜会中国领导人,对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三是,通过推动华人参与世博会等活动,增强中美两国人民之间友谊。
(二)美国华侨华人与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
身为炎黄子孙,美国华侨华人也关心两岸关系,积极促成两岸关系的改善。
“百人会”与两岸之间的互动十分频繁、顺畅,“百人会”曾多次组团访问中国大陆,并曾与包括前总理李鹏、朱镕基等在内的最高层领导人会晤,而每年的年会也都邀请中国驻美大使参加。“百人会”与台湾方面,特别是泛蓝阵营的接触也很密切,连战、宋楚瑜等也曾接见过“百人会”的代表团。而1992年两岸举行历史性的新加坡“汪辜会谈”,“百人会”成员在其中起了重要的沟通作用。
(三)美国华侨华人与中华文化的传播
中华文化的传播及在世界上的影响离不开包括美国华侨华人在内的海外华侨华人世世代代的努力和贡献。
1.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华侨华人的中华文化认同。
美国华侨华人虽然身处西方文化为主的社会中,但在文化多元化的美国,华侨华人仍然不同程度保留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而唐人街无疑是华侨华人保留中华文化并逐渐选择性同化的重要阵地。
随着选择性同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走出唐人街,逐渐融入美国主流文化氛围里。但美国华侨华人并未因为接受了主流文化的影响而抛弃族裔认同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这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心理层面,即由于血缘和历史等原因长期积淀而成的民族习俗、心理意识及思维模式等,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延展性。”据美国华人学者周敏的研究,不少迁出唐人街、融入主流社会的华人也大量回归华人社区,组织新的族裔组织团体,使用华文媒体,了解本族裔的有关信息。她认为,“那些已经迁出华埠,操着流利英文、并已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移民也逐渐大量回流移民社区,相当活跃地在社区中组织新的族裔组织团体。他们在利用主流社会的传媒时,也大量地使用华文媒体,订阅华文报刊杂志,了解本族裔的有关信息。即使是那些移民的第二代,他们已经取得大学学位且已经在主流社会找到高薪职业,也会回到华人社区或‘聚居区族裔经济’开办自己专业服务公司,在华文媒体上刊登公司的广告。”
2.美国华侨华人与中国传统习俗和节庆文化。
美国华侨华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表现在多个层次,包括:一是表层的器物文化,如茶具、灯笼、对联等;二是行为文化和习俗文化,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各种节庆,华人婚礼等;三是华侨华人身上展现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
就器物文化和行为文化与习俗文化来说,早期移民美国的华人基本复制国内的生活习俗、节日礼俗和宗教信仰,传承、扩展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
以节庆为例,广大华侨华人虽然生活在异国他乡,但他们世代保留着过中国传统节日的生活习惯,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美国,近年来每逢春节,上至总统、下到华人聚居区的地方行政长官,都会向华人社区致以新年祝福。同时,普通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日渐浓厚。纽约最高的帝国大厦自2001年起每年都在中国春节前夕连续3个晚上亮起象征中国新春喜庆吉祥的红黄两色夜景。洛杉矶中国城有百余年历史的春节“金龙大游行”年年吸引数万观众,其中近一半来自非华人族群,一些政府官员近年来常出现在游行花车上。纽约州从2003年起率先将中国春节定为法定的纪念日(day of commemoration),加利福尼亚州和其他华裔众多的地区也相继仿效,华人社区甚至出现了争取使农历新年早日成为美国全国性法定假日的呼声。
又以体育为例,美国华人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弘扬中华体育的传统项目,并使其与现代美国体育融合,不断发扬光大。他们把中国的武术、气功、龙舟、舞剑、舞狮、围棋、象棋等比较流行的传统项目传播到美国各地。美国华侨华人在开发体育功能、伸张民族精神、增强对祖(籍)国的向心力方面,起着促进作用。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