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与探讨   > 正文

嬗变与启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思考与现实要求(2)
2014年NO.3 研究与探讨 作者:唐 翀、李金亮

  上述六个方面的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中国在进一步开展对外经济活动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方面,通过外经贸战略的调整,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能够把握得住一定机遇。

  三、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规律与现实要求

  从中国历史上看,丝绸之路有时风风火火、蓬蓬勃勃,有时则细若游丝,断断续续。实际上,当外界的条件符合丝绸之路发展本身的要求时,丝绸之路(无论是陆上丝路还是海上丝路)便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反之,当外界条件违背丝绸之路的内在要求时,丝绸之路便趋于式微。那么,什么是丝绸之路的内在要求呢?本文认为有以下五点:

  第一,丝绸之路是和平之路,与和平的国内外环境相兼容而与动乱和战争的内外环境相悖逆。

  丝绸之路的出现和发展,必须有一种和平的内外环境作为前提和基础。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例如丝路在汉朝的开通,陆上丝路在唐初的臻于鼎盛以及海上丝路在宋朝的繁荣),都出现在较长时间的和平时期;而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败和断绝,则发生在战乱频仍的“五代十国”。

  第二,丝绸之路是自由之路,与市场需求导向和民间私人主体相兼容,而与政府绝对主导和严厉管制相悖逆。

  以丝绸之路作为载体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商品经济(说到底就是市场经济)活动。要想这种活动得以有效率的进行,就不但需要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导向,而且还需要有民间和私人的主体进行自由的选择。宋代海上丝路的兴起和繁荣,由市场出现的对瓷器产品的大量需求所导致,也是由陶瓷生产、运输、交易以民间私人为主体,并由这些主体的自由选择所导致。

  第三,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与对内对外开放相兼容,而与闭关锁国相悖逆。

  在丝绸之路上买卖交易的两大宗产品—丝绸和陶瓷,都不是一个地点一户人家可以将其加以完成,而是要在细密分工和通力合作之下才能完成。因此,丝绸之路的产品要顺利和通畅地走完国内部分的流程,就必然要求有一个开放而统一的内部市场。而丝路的商品要顺畅通达地运输到国外,就更加需要对外的开放以及由这种开放所造成的陆上或海上贸易商道的畅通。

  唐宋两朝对于丝绸之路的这种开放要求是能够加以满足的,所以带来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昌盛。相反,在明清两朝,由于实行“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便造成了丝绸之路的式微和衰败。

  第四,丝绸之路是变化之路,与创新变革和与时俱进相兼容,而与墨守成规和固步自封相悖逆。

  从历史的角度对丝绸之路进行考察可以看到,不但丝绸之路的走向和路径不是一成不变的(丝路有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之分,陆上丝绸之路,亦有南北之分),而且在丝绸之路买卖交易商品的构成也是不断变化的(从最大宗的丝绸变为最大宗的陶瓷)以及丝绸之路上的运输工具也同样是变化的(从骆驼马匹变为海船)。

  造成这种变化的最大原因,当然是市场内部需求因素的变化,但人们知识的积累、技术的进步、工艺的改进,也都是造成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注意到了丝绸之路的这种变化性的内涵,就可以把握丝绸之路所带来的机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

  第五,丝绸之路是共赢之路,与互联互通平等互利相兼容,而与强权独霸赢者通吃相悖逆。

  如前所述,在丝绸之路上所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商品经济或者说是市场经济的交换活动。这种活动,既是在交易双方两厢情愿的前提下,也是在参与经济主体地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样的前提和基础上开展的经济活动,互联互通,平等互利,带来的是一种共赢的结果,而不会出现强买强卖和一方长期得益而另一方长期受损的情况。

  综上,在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丝绸之路发生了令人感叹不已的起伏嬗变。也是在这种嬗变中,人们看到了丝绸之路本身以其特有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内在要求,亦即是它对于“和平”、“自由”、“开放”、“变化”和“共赢”的要求。历史表明,每当一个时期的国内外的环境是和平的,对内对外是开放的,市场中的需求力量是能够发挥引导作用的,参与丝绸之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民间私人并且是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而政府对于对外经济活动是支持的,那么,这个时期的丝绸之路就必定是风风火火和蓬蓬勃勃的。如果这些条件刚好相反,那么丝绸之路所表现出来的则是一种迥然不同的景象。

  在我们探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图大略时,特别是在研究一些具体对策时,坚持从当今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地吸取历史上丝绸之路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便显得极为重要。可以想象,在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将会出台很多政策。本文认为,在诸多的政策中,以下几个方面关乎丝绸之路的内在要求,因而是不可或缺的。

  一是营造国内外和平环境的政策。要体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时代判断,摒弃冷战思维,有一种坚定不移的以捍卫世界和平和地区和平为己任的风范和气度,以营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需要的良好的国际环境;而在用于处理国内相关问题时,则应体现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以营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需的国内环境。

  二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政策。在制定这方面的政策时,应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高度市场化和自由化国际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与国际经济和全球化进行“无缝对接”的桥梁与渠道的认识。看到我国在经济体制以及对外开放方面跟现代市场经济之间所存在的差距。按照“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深化包括资源配置方式、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的经济成为真正的现代市场经济。另外,在对外开放方面,应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开放水平,特别是将以往在技术和器物等形而下层次的开放提升到包括思想、意识、制度等形而上层次的全面开放,从而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和运作创造条件。

  三是鼓励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政策。虽然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对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的赓续和传承,但现实毕竟不同于历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应是对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的翻版和复制。丝绸之路是变化之路,有着变革和创新的重要内涵。因此,制定出来的政策,应有利于丝路在形态、路向、构成、组织、机制等方面所进行的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并通过这种不断创新,使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生生不息、蓬蓬勃勃、永葆青春于这个世界。-

  (作者分别系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上一页] [1] [2]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