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抗战老兵:犹记枪林弹雨护伤路

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101岁的张华英老人,至今仍能清晰回忆起自己挎起医护包、在枪林弹雨中为战友救治的经历。[详细]

南侨机工后人忆先辈抗战:舍命才是真豪杰,爱国方为大丈夫

抗日战争时期,在爱国侨领陈嘉庚的号召下,3200余名南洋华侨青年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他们在滇缅公路上用热血和生命构筑起一条“抗战生命线”。

爱国侨领蚁光炎:为抗日捐躯 留下“中国必定胜利”遗言

“我虽死,尔等免用痛心,中国必定胜利!”1939年11月21日,泰国华侨领袖蚁光炎在曼谷耀华力路遭日本特务枪杀。弥留之际,他向亲人留下了上述遗言。

抗战老兵王温理:投笔从戎参加抗战学生军

回望戎马一生,王温理深感抗战胜利来之不易,希望年轻人,要热爱祖国,铭记历史,要热爱和平。

游击队里的“小鬼交通员”:鬼子打到家里的场面我一辈子不忘

“我们家六口人,四个都参加了游击队,我就是在游击队里长大的。”90岁的林珍谈起抗战的岁月,仍记忆犹新。1943年,她只有8岁,却也加入了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担任“小鬼交通员”。

中国西南后方工业生产,为抗日战争提供了哪些支撑?

走进今天的西南工业重镇柳州,在柳州工业博物馆里穿越历史的迷雾,探索抗日战争期间以柳州为代表的,中国西南后方工业生产的抗战故事……

中国战区受降地点为何选在湖南芷江?

8月21日至23日,中国战区受降典礼在芷江举行,双方商定日军向中国军民投降的所有事宜细节,并在日本投降注意事项备忘录上签字。芷江受降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标志着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

日本投降后,判处那些战犯死刑究竟有多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次年,一场人类有史以来参与国家最多、规模最大、开庭时间最长的审判随之而来,史称“东京审判”。这场审判持续两年多,共开庭818次,判决书超1200页。

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探访北京古北口中苏联合指挥部旧址 探访英雄母亲邓玉芬故居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