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怨侨”事件是谁惹的祸(3)
——从所罗门唐人街被烧说起
2007年No.2  作者:吕伟雄 郑建民

反思“怨侨”现象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从所罗门唐人街被烧联想到近两年在西班牙、菲律宾、法国、阿富汗等地出现的当地人与华侨华人产生的各种“摩擦”而形成的“怨侨”现象,我们真的要反省一下,这是谁惹的祸!

  (一)世界进入华侨华人与当地人利益冲突的多发期、凸显期。随着新移民的增多,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商品及中国人的谋生领域在世界各地的增多,谋生手段多样化,华侨华人与世界各族群因利益和生存空间而产生的摩擦必然会增多。这毕竟是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和重新“洗牌”,这利益格局的变动的结果,使中国人用自己的劳动获取世界上更多的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导致某些国家的利益受损者产生疑心、忌妒和怨恨。这是中国人融入世界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矛盾,绕是绕不过去的。

  利益矛盾冲突是社会一切冲突的最终根源,利益协调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就是在利益冲突的不断协调中发展进步的。对这种经济利益的摩擦,要以平常心对待,要低调处理,绝不能政治化,更不能单用民族眼光去看待,单从民族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并采取不切实际的做法将会损害华人根本的利益。

  华侨华人与当地人利益冲突的矛盾绝非是一朝一夕、一省一市所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在跨国移民活动成为一种潮流的大背景下,中国人走向世界是必然的,而且这走向世界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如果不注意处理这些矛盾,今后,像所罗门唐人街被烧的悲剧还会出现。侨务工作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认识,把握转型期海外利益分化和矛盾冲突的新变化,研究构建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的海外侨务新战略。我们已经面临着这样一个新任务,华侨华人与当地人的利益冲突处于多发期、凸显期,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二)要关注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地“人数增多”、“威信下降”的问题。当一个中国人走出国门移民到另一个国家,他的行为已经不单单是个人行为,而多少有些民族形象的体现了。

  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在欠发达的国家,相当数量的新侨涌入,超过了当地人的承受能力。加上一些人又用不道德的手段去赚取财富,威信丧失、荣辱颠倒。这些有损国格和国人形象的丑陋现象在海外不断出现,将使得世界各国人民心目中原先良好的中国人和中国货形象变得越来越负面。许多老侨对这种同胞“人数增多,威信下降”的现象深感忧虑。我们这几年出国去搞侨情调研,亲耳听到过老侨们谈起这种忧虑,说中国新侨不遵守当地法律、民俗等问题。现在的确是出现了一个我们中国人在国外“人数增多、威信下降”的问题,这是一个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三)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海外新华侨华人所面临最重要的事情可能不是防范当地人对华人的损害,而更可能是克服自身的不自律、不道德、不守法及自己族群的不和谐,努力建设和谐的族群生态。

  表面上看,所罗门华人最需要解决的是重建唐人街,尽早复业谋生,这是必要的。但往本质上想,所罗门华人最需要的是调整与当地族裔的关系,改变固有的不良习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融入当地风俗,尊重当地宗教,接受当地游戏规则,恪守商业操守,克服“过客”意识,培养家园情怀,热心当地公益,回馈当地民众,一句话,真正把自己作为当地公民的一份子。

  (四)某些国家和地区新华侨华人,从质到量,实际上都出现了“人口结构性失衡”,严重挤占了住在国民众的生存空间,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当地人对无处不在的中国人和中国产品爱恨交织,爱的是中国货价廉物美,恨的是中国人动辄降价销售且不顾市场容量和规划,使从大批发商到零售小贩们变得血本无归。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在海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要体现一个和平的负责任的国家的形象。因此,有关部门对广东省某些地区过度集中移民到某国去的现象进行适当的约束是完全必要的,必须继续坚持。我们赞成和允许移民,但并非不问条件。商品出口有质量标准,人的移民是否也有一个质量标准呢?我们的商品除了有准入标准外,出口时还有一个准出的标准,我们的移民也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不是指数量、尺寸、重量那些,而是指如何才能均衡,如何才能使我们国家在海外保持一个正面的形象,如何才能起到优化海外华人人口结构的作用。

  (五)历史和现实都告诫我们,“融入当地”是华侨华人在海外生存发展的核心使命和永恒主题。华侨华人融入当地,要强调认同当地的文化、熟悉当地的历史、认识当地的宗教、尊重当地的风俗等,要与住在国的前途命运融为一体,要认识自己与当地人的利益的不可分割和相互依存,把自己的事业与住在国连在一起,把自己的利益与住在国人民的利益连在一起。

  (六)在世界大家庭里,尤其是中国政府提出和谐世界的概念以来,侨务工作的概念也要扩大,不能只用民族感情来做侨务工作,应该用“世界和谐”这样一种大的眼光来考虑侨务工作。我们无论从国家的长远利益还是从华侨华人根本利益上看,应教育侨胞“爱住在国,以住在国为家,与住在国人民融洽相处”。对新华侨而言,强调学好当地文化、语言,了解当地国家历史,更是十分重要迫切了。在和谐世界的战略中,中国要学会如何与世界相处,中国人更要学会与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各族群友好相处,因为我们既是中国人,也是地球大家庭的成员。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新任务。

  (七)“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道德观,这是要求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中国人应该做到的。生活在中国以外的侨胞,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观呢?而这种道德观又应该由谁提出来,谁去推动形成呢?这些看来都是必须研究的课题。那么,他们不在中国怎么教育呢?其实,不在中国,同样可以教育,我们有那么多的海外媒体、海外社团,我们可以树立一些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榜样。教育是做得到的,问题是我们想到没有?有没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八)“撤侨”是一剂有副作用的止痛剂,不到万不得以,不应服用。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应该研究的不是撤侨的应急方案,而是研究防止出现撤侨的长治久安方案。从所罗门开始到东帝汶,从黎巴嫩到汤加,去年一连四次“撤侨”!如果我们能用“撤侨”的经费去培养新侨的素质,用接侨的措施和热情去推进新侨出国前的管理和服务,那么,“撤侨”的事情就肯定不会经常出现了。

  (九)要进一步丰富“三新”战略。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广东省侨办曾提出“三新”战略的内涵,针对工作对象似应注重开展培育、培养工作。

  所罗门事件引发出很多需要我们思考的地方,上述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我们只是把在调研中产生的一些深层次的想法提出来,以期引起大家思考和研究。

  (作者单位:广东省侨办)

  本栏目责任编辑 刘香玲

[上一页]  [1]  [2]  [3]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