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奔赴灾区一线 为抗震救灾提供舆论支持(3)
2008年No.4  作者:肖龙联

  人的生命如此坚强,而又如此脆弱、如此的珍贵。这一天是我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一天。

  惊心动魄的搜救失事飞机报道

  5月31日下午,成都军区陆航团一架米-171运输直升机在执行运送第三军医大学防疫专家到理县的任务返回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因局部气候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于十四时五十六分失事。第二任前线总指挥章新新将搜索失事飞机跟踪报道这一艰巨任务交给我负责,从此我开始了长达十一天的追踪报道。

  发生在军队的重大新闻要做好追踪报道是十分困难的。我请求成都军区、四川省军区及多支参加搜救部队的政治部主任为我们提供新闻。六月一日,受胡锦涛主席委派,军委副主席郭伯雄抵达成都指挥搜救失事飞机。一小时后,我发出了第一条消息《郭伯雄抵达成都指挥搜救失事直升飞机 》,之后每天一至两条搜救新闻,共发出了十一条消息和一条通讯。而最难忘的是6月10日,在如火如荼新闻战中,我社于6月10日上午九时许,独家向海内外率先发出《有消息称,失事直升机残骸被发现》第一条电讯稿,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响。

  6月9日晚上,失事飞机搜索已进入第十天,仍然音信杳无。当时我获悉,此前,由成都军区、济南军区、四川省军区共同负责搜救,从这天开始搜索工作主要由四川省军区负责并首次增派海军,进入江中搜索。当晚十点,在搜救无果的情况下,我仍然发出一条消息《中国军队继续搜救失事飞机》。

  6月10日,我和总社贾国荣、王祖敏、张朔等同志进入汶川映秀镇采访,行至途中,有关消息源向我发出消息:失事飞机已找到。我当即进行了电话采访、核对、研判,在这一举世瞩目重大新闻面前,是立即发稿还是两小时后到达映秀进一步核实后再发稿?晚一点就可以确保万无一失。但在新闻大战面前,抢先一秒发出稿件,无疑可以为“中国新闻社”这五字金光闪闪的品牌增添光彩。可是如果消息有误,将会为中新社形象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当时第三任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夏春平问我,有多大把握?我回答说,有百分之八十。此刻我充分估计此稿发出后的轰动效应和消息源失实的后果同在,在总社几位同志的支持下,迅速向中新网、中新社口播了稿件。上午九时十六分,在中国媒体中中新网率先发出这一重大新闻。

  当我们到达映秀时,立即向飞机失事地点汶川县映秀镇三五一一高地,俗称“火烧杠”的大山进发。当地居民众口一致地证实了这一新闻。于是我将这一准确无误的信息迅即分别向刘北宪总编、章新新、夏春平副总编作了汇报。紧接着,我们一行就开始了后续报道。

  追踪搜索十一天的失事军机报道终于尘埃落定,可以告慰英雄的英灵和关心他们的亿万民众了。

  这一天是我心理压力最大而又最感欣慰的一天。

  难忘的三十天

  难忘的30天,我先后到了极重灾区北川、北川中学、擂鼓镇、汶川、映秀镇,重灾区安县、德阳、绵竹汉旺、什邡、漩口镇、都江堰、彭州市、崇州市、青城山、绵阳市、江油市等地采访。总社先后采用我采写的文字稿件四十六条,图片稿件(包括网站、中通社)四十五幅,平均每天三条稿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