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侨为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广西开展“同圆中国梦•心系八桂情”系列活动
2022年NO.4 文化经纬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
中华文化是维系海外侨胞与祖(籍)国血脉联系的情感纽带。海外侨胞犹如一座座“桥”,助推着中华文化“走出去”。因应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华文化传播和中外人文交流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积极创新工作手段,努力探索中华文化传播的新路径。
传统习俗、传统节日、中国文物等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为充分发挥海外侨胞跨文化传播作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广西自治区侨办积极统筹协调,各涉侨部门联动落实,因地制宜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凝心聚力同圆共享中国梦这一主题,打造“同圆中国梦•心系八桂情”侨务主题品牌活动。 2022年上半年以来,围绕重大节庆和时间节点,连续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为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凝侨心:以节为媒传播中华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海外侨胞而言,春节不仅是抒发思乡之情的日子,也是身体力行讲述中国故事的最好节点。广西自治区侨办借助中华传统节日,采用贴近海外侨胞的传播方式,助力提升中华文化的感召力。
2022年1月,在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广西自治区侨办牵头主办的“同圆中国梦•心系八桂情——壮美广西•侨贺新春”活动以文化传情,为侨胞搭建交流平台,将优秀中华文化和壮乡文化通过网络直播传播到五湖四海,海内外侨胞线上线下共同体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广西民族舞蹈《广西尼的呀》和中国武术《舞动太极》让侨胞们领略了独特的中华文化魅力;侨领代表波兰广西总商会会长马昌林现场演绎的钢琴、笛子合奏《茉莉花》,充分展现了中西文化交流互鉴之美;华文教师带领小朋友们在红红火火的歌声中生动展现了中国书法、剪纸等中华文化才艺;侨界青年代表秦梓茜以广西春节民俗文化为主题,声情并茂地介绍了迎春牛对歌、宾阳炮龙节、唱山歌、打春堂等具有独特魅力的广西春节民俗文化,引起了广大因疫情未能返乡的侨胞朋友们的共鸣。
远在海外的华侨华人也沉浸在相同的氛围中,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庆祝活动无不寄托着他们对祖(籍)国的思念和祝福。“春节文化”如同一张中国名片在海外传递着……30多个海外侨团和华文学校以视频形式从海外发回祝福,带来书画展示、贴春联、剪窗花、舞龙舞狮、中式厨艺等各式各样的中华文化展示活动。从海外发回祝福视频,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家乡人民新春快乐。
日本广西同乡会会长赵云茜从海外进行直播连线发言,深情回忆了家乡春节浓浓的年味和丰富的节庆活动并表示,“此次活动通过网络将海外广西籍侨胞联系在一起,感受到浓浓的过年氛围,我们倍感亲切和感动。”
传侨声:展现历史寻求文化认同
文化交流需要载体和媒介,文物作为文化的证明和结晶,是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最好的媒介之一。今年5月18日正值国际博物馆日之际,广西自治区侨办邀请了五位侨界青年代表作为宣讲人参加《壮美广西“侨”我讲——在博物馆读懂广西》栏目,他们走进博物馆讲故事,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为海外侨胞和世界感受中国国情、社情、民情搭建起交流平台。
从人面纹羊角钮铜钟、百色手斧、翔鹭纹铜鼓、羽纹铜凤灯、大铜马五件国宝级文物的背后故事,到自身的海外经历和归国后的工作历程,五位侨界青年代表共同对话历史、感悟艺术、传承文化,结合智慧的古老文明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向世界讲述更多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广西故事。
谈及这次主题活动,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留学归国人员顾帅感触良多:“我们华侨华人在国外留学工作时,每每看到跟祖国有关的艺术作品展出,听到乡音歌曲时,都会忍不住热泪盈眶。仿佛有股力量在苏醒,在升腾,这就是中国文化自信。”
侨界青年代表们走进博物馆讲故事,节目涵盖短音(视)频、海报、图文等多维度节目产品,央视频、“广西视听”、频率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浏览量超6.6万,其中央视频发布短视频4条,浏览量5.3万多人次。有关节目充分发挥了侨界青年跨文化传播和融通中外的优势,促进了中西文明交流互鉴,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作出了积极贡献。
聚侨力:情系桑梓助推乡村振兴
广大海外侨胞一直是助力中国乡村振兴的积极参与者,展现出了强大的“侨力量”。广西自治区侨办通过深挖海外侨胞的“小故事”反映乡村振兴的“大主题”,体现助力乡村振兴的“大文章”,一方面把八桂壮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的历史性成就全面向海外介绍,帮助海外侨胞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通过发挥“侨力量”,把广西脱贫攻坚的成功实践“以侨为桥”介绍到海外。
河池市是“十三五”时期广西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广西自治区侨办因地制宜,于今年5月29日至6月2日在该市开展“同圆中国梦•心系八桂情——携海外侨界代表人士共叙广西乡村振兴故事”活动。期间,举办“壮美广西‘侨’我讲——广西乡村振兴故事”,印尼华裔总会执行主席黄印华、老挝广西同乡会会长邓良慧等海外侨胞分别通过视频连线和现场讲演的方式,分享了令人感动的中国乡村振兴故事。
活动中,侨界代表们先后走进宜州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兰县等地参观、学习,实地感受广西乡村振兴成效,观察“城”与“乡”的变迁。
在“阿牛哥”和“刘三姐”的歌声中,大家喝过迎客酒、走过铁索桥、齐跳竹竿舞、体验抢绣球、观摩“藤缠树”,对刘三姐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小听着刘三姐山歌长大,与刘三姐有着不解之缘的文莱广西总商会会长郑作亮,了解到刘三姐故乡的发展变化,不禁感慨中国脱贫攻坚所取得的空前成效,并期待乡村振兴下一步取得的成果更加丰硕。
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河池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侨界代表人士感慨不已,纷纷表示要向世界讲好广西乡村振兴故事,帮助广西将海外技术资金引进来,带动当地乡土好货走出去,共同助力广西绘就乡村振兴更美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