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经纬   > 正文

福建华侨主题馆:活化利用历史建筑 扩大侨文化辐射圈
2022年NO.6 文化经纬 作者:朱婷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坐落在福建福州城市核心地带的三坊七巷仅40公顷,却云集着林则徐、严复、林觉民等名人的故居,它是这座城市文脉的重要依托、文化的重要标识,守护并传承着八闽文化、闽都文化的“根”与“魂”。

  2014年5月,福建省侨联在这里设立福建华侨文化展示中心(福建华侨主题馆前身),免费对外开放;2019年,迁至宫巷11号刘冠雄故居,扩容发展成立福建华侨主题馆,接续展示华侨历史文化、展现福建侨乡魅力。自成立以来,福建华侨主题馆不断创新展览内容、扩大主题内涵、推广侨文化。截至2022年11月,已迎来包括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国侨联以及四川、吉林、广东等中央和省、市相关单位代表,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巴西、日本、缅甸、泰国、肯尼亚、尼日利亚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各地游客等在内的近62万人次参观考察。

  深耕侨史 守护华侨精神家园

  白墙黛瓦、飞檐翘角、马鞍墙层层叠叠,走进宫巷11号,硕大的“侨”字红色漆画作品映入眼帘。

  “福建是我国著名侨乡,华侨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福建人在菲律宾吕宋等地定居……移居国外的福建人,以勤劳、智慧和勇敢的品质,与住在国人民一起辛勤开拓,为住在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讲解员正带领游客迈入《侨史留芳》陈列长廊。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个个感人故事,福建华侨充满冒险和热血的拼搏历史跃然眼前。

  据介绍,主题馆固定陈列有《侨史留芳》《追梦中华》《华侨精神展示》《百国百侨风物》等展览,另外2个流动展厅则留给定期举办的主题展览。目前为《庆祝二十大 侨心永向党》摄影展。

  福建华侨历史资源丰厚、华侨文化底蕴深厚,省侨联用足用好这些资源,创新华侨文化传播模式,通过《华侨精神展示》讲述陈嘉庚、胡文虎、黄乃裳等26位福建重量级侨领的人生故事,让华侨人物从历史中走出来、“活”起来,焕发时代新意;“赤子情怀——闽籍侨胞百年爱国故事摄影展”遴选近百个感人故事百多帧照片,缅怀闽侨的历史功绩,传承侨胞精神风范;《同向同心同行——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主题展览共展出357张珍贵历史图片,以中国共产党真诚的诤友、挚友——陈嘉庚先生为叙事视角,讲述其在探索救国道路上与中国共产党人相遇、相知,携手共圆民族复兴之梦的感人历程;《庆祝二十大 侨心永向党》摄影展征集福建侨界摄影家作品6600幅,精选100幅(组)照片集结展出,聚焦展示十八大以来福建发展成就,生动呈现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眼中的福建侨乡文化……展览个个突出“侨”主题特色,深入挖掘扩展侨文化、侨元素,展现出福建华侨历史、人文的丰富内涵。

  凝聚侨心 打造优秀侨胞之家

  除了展览,主题馆内的设置也处处彰显着“侨”的特色。迈入第二进天井,两侧墙面上色彩斑斓的“联谊墙”夺人眼球。这里集结了五大洲近300个闽籍华侨华人社团的名称和会标。纵然相隔万里,家人牵挂不断,这片天地记录着闽籍侨胞们在世界各地拼搏奋斗的足迹。

  “福建省是侨务大省,我们海外华侨虽然遍布世界各地,但在三坊七巷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街区有这样一座华侨主题馆,我觉得特别好。”福建省侨联港澳常委、世界福建青年联合总会会长吴文侯表示,这里的设置处处用心、处处有“侨”,就像是华侨自己的家。

  二进大厅内,设有海外华裔青少年华文教育课堂,疫情防控期间,已在此陆续举办了数场面向海外华裔青少年的“云上课堂”活动。华裔青少年回闽参加“寻根之旅”活动时,这里就是他们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又一绝佳场所。“展馆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自己的家,回来就仿佛找到了‘根’。”西班牙福建慈善基金会会长陈恩官动容地说,“希望以后可以带着下一代回来看看。”

  随着福建新侨人才联谊会、福建海外杰出女性联谊会、福建华侨摄影家学会等侨团的正式入驻,福建华侨主题馆越来越热闹,又陆续开设涉侨刊物图书室等活动场所,将办公、培训、阅读等功能融为一体,成为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的学习之家、友谊之家、温暖之家。“我们学会于2020年8月换届后入驻福建华侨主题馆。”福建省华侨摄影学会副会长裴津榕回忆道:“此后,全省的华侨摄影学会会员们便有了学习交流的固定场所和更宽广的创作空间,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主题馆设在三坊七巷内,古色古香的氛围给予我们许多绝妙的创作灵感。”伴随着省侨联的涉侨活动,摄影学会的成员们走出主题馆,走遍福建,用镜头定格侨胞的幸福生活,记录着新时代新福建的发展。其中的优秀作品则被主题馆收集整理,挂于馆内展示。

  以侨之名,行家之实。省侨联将主题馆打造成为闽籍侨胞联谊的交流基地、开展侨务工作的阵地、华侨风采的展示平台,让侨胞获得满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2021年,福建华侨主题馆获评为全国侨联系统优秀“侨胞之家”。

  创新发展 助力侨文化出圈

  华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恋祖爱乡、开放包容的福建华侨精神值得广泛传播,让后世代代传颂。近年来,福建华侨主题馆吸引众多在榕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干部们参观涉侨展览、观看影像资料、学习感悟“嘉庚精神”、细细体悟侨胞的赤子情怀,获得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游客则因身份不同,常发出不同的感慨。本地游客恍然道:“华侨竟然为福建作了这么多的贡献!”外地游客则深表羡慕:“福建省居然能拥有这么雄厚的华侨资源!”

  以福建华侨主题馆为基础和起点,福建省侨联进一步推动挖掘、整合福建侨文化资源,参与福建文化名片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开发:以侨为桥、以茶为媒,特设面向海外的公益性文化交流平台——“福茶驿站”,以“福润五洲,茶和天下”为主题,搭建起福茶文化展示窗口和经贸合作桥梁,走向2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5个站点,积极宣传茶文化、拓展世界“朋友圈”,扩大福茶文化国际影响力;与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华侨博物院、陈嘉庚纪念馆等联合举办多场“侨”主题的文化展览活动;坚持涉侨文物和史料收藏、整理、保护工作,不断丰富涉侨展馆馆藏数量规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拓宽传播渠道,扩大基地的影响力,推动侨文化出圈、出海。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刘冠雄故居,早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三坊七巷保存完好、极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之一。现在,它活化为福建华侨主题馆,是唯一一个以“福建华侨”为主题的展览场所。它是一个原点,守护着188个国家和地区1580万闽籍华侨华人的精神家园;又聚拢成圆,将闽侨文化辐射传播到五湖四海,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福建省侨联)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