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经纬   > 正文

着眼闯新路 搭建“云平台”江苏海外华文教育传播实现新突破
2022年NO.6 文化经纬 作者:江苏省侨办

  近年来,受师资、教材、经费、场地短缺以及学生年龄、中文水平、兴趣爱好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制约,海外华文教育工作难以满足学生系统化规范化学习需求。特别是疫情全球扩散,华文教育线下教学被迫暂停。面对困难,江苏省侨办科学研判、主动作为、内外协调,仅用三个多月就搭建起了涵盖学生学习、教师培训、教材建设、文化体验、文化传播等要素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云平台”,通过云端向海外58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学子送教送学上门。两年半的时间里,海外观看教学视频1100万人次、点赞4528万次,探索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新路径。

  坚持创新搭平台

  面对线下教学受阻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以“五个具体问题”为抓手,创新搭建内外互动的交流平台。一是成立专班解决有人做的问题,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班,明确目标、细化方案,采取“主动创新、整合资源、精心设计、拓展渠道、注重实效”的举措,以此作为文化惠侨、支援侨胞抗疫的一次实战。二是联动整合解决合力做的问题,建成省、市、县(区)三级侨务部门和300多家国、省华文教育基地联动以及宣传、教育、文广旅多部门协作,98位专家学者和非遗传承人、882名一线中高级职称教师(硕士、博士学历占70%)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多方参与的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合力。三是拓宽思路解决创新做的问题,着眼“四个创新”,初步形成“在机制创新上,着眼如何实现上下联动;在方法创新上,着眼怎样才能确保内外互动;在平台创新上,着眼如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带动;在内容创新上,着眼知识性与趣味性、原创与自创相互促动”的创新格局。积极扶持海外工作抓手,“以侨引侨”“以侨引外”“外侨互引”,扩大华侨华人和外国民众的中华文化受众面。四是借台唱戏解决合作做的问题,积极扶持省内“爱中文”等民间华文教育平台,培养华裔学子和国际友人感受中华文化趣味,用中文连接世界。五是长远规划解决长期做的问题,做到“五有”,即有规划、有专人、有经费、有平台、有机制,如,“云平台”建设已纳入江苏省“十四五”规划,省侨办专班专人,省财政专项经费保障,建立各市县(区)统战部配套衔接机制,教育、文旅等部门、单位联动机制。

  突出主题创特色

  特色是华文教育工作的生命,抓住特色就抓住关键。实践中,重视从课程设计、教师培训、浸润体验入手。一是课程设计注重特色,坚持以普及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将“动态与静态、虚拟与实景、文化与娱乐、历史与现实”有机融合,以精准的讲解、生动的画面、活泼的互动、多元的视角,呈现“生动有趣、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特色。二是浸润体验展现特色。以运河文化为纽带,开设“大运河文化线上体验活动”和“海外华裔青少年创意作文大赛”,鼓励海外学子通过线上线下沉浸式活动,把学习体验以及所见所闻用中文表达出来,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了解,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三是互动参与体验特色。以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江苏地方特色为主题主线,开展“我来教你来学”线上金箔技艺、扬州木偶文化等教学互动体验课。四是定制服务彰显特色。面向华校,开设“中华公益大讲堂”,一对一、个性化定制中文课;面向华校教师,启动“中国书画培养工程”,开设国画和书法课程等,开展全天候常态化培训。

  内外互动扩影响

  一是加强联系。采取“定人、分片、包干”和“事前通知、事中通气、事后通报”的方法,加强与海外华校沟通。二是集中建群。在钉钉、ZOOM等平台建立授课群,将德国、意大利、新西兰、比利时等58个国家和地区412所学校师生连在一起。三是立体宣传。通过“传统+现代媒体”方式,制作电视宣传片、海外专版、视频动漫等进行立体宣传,与中新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利用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做足前、中、后期宣传报道,并同步在推特、优兔等海外平台推出。四是借力发力。借助《葡华报》《国际日报》等70多家海外媒体及澳大利亚华夏文化学校等160多家华文学校优势,在抖音海外版、推特、优兔、脸书等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深度报道,累计推送1000多篇宣传文章。五是并进互动。云平台促成省内300多家院校与1000多所外国学校、华校缔结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在师生互访、文化交流、项目开发、课程设计等领域双向互动,海外华文教育“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丰富平台有实效

  “云平台”涵盖有四大体系:一是“中华文化云端教学体系”。“江苏中华文化云课堂”每日开课,全年无休。葡萄牙里斯本中文学校等世界各地412所华校在线系统学习泥塑、纸艺、成语故事等81门中华文化公共课程,随用随下载,为华校打开方便教学之门。云课堂还应西班牙博思语言学校等56所华校需求,专门设计《趣味汉字》《绘本数学》等基础类课程,为中文教师匮乏的意大利中意中文学校、印尼泗水开明三语学校按学年开设中文、数学课程,共有382万人次海外华裔学生和外国学生观看直播。二是“华文教师能力提升体系”。连续三年的“‘一带一路’华文教师培训工程”,开设《汉字趣味教学》《引导学生爱上作文》《现代文阅读与理解》等讲座,来自东南亚116所学校的11830名师生接受培训;“中国书画培养工程”有18个国家1000余名华文教师参加中国书画培训,学员创作682幅书画作品作为成果展示,参加“美丽中国——海外华校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书画展”;“‘一带一路’华文学校教育论坛”18000多名华文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成果。三是“中华文化浸润体验体系”。三年共70天的三期大运河文化体验活动,每年均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20所华校、侨团、外国公立学校的师生参与到各类中华文化和非遗传承学习中。仅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大区就有2300名当地学生参与学习,意大利马尔凯国际中文学校等58家海外机构专门致函江苏省侨办表示感谢。此外,每年一届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创意作文大赛共出版发行了四部优秀作品选集,57个国家和地区4万多名小作者用华文抒发对祖(籍)国的情感。四是“海外华文教材规范体系”。出版《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课程指南》《中国寻根之旅活动课程指南》等20个门类示范性、数字化课程教材,大大丰富了华校的教学教辅材料,解决了有活动无教材的问题。助力西班牙20多所华校和综合性教育传媒机构建立完整的幼小衔接教材体系和课外补充读物。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谢芳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