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奋进新征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正文

加快建设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 奋力打造侨乡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高地
2023年NO.3 奋进新征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叶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具体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人大常委会通过建立基层联系点、代表联络站等方式,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而基层联系点则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法定阵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加强基层联系点建设,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还指出,“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目前海外广西籍华侨华人有700多万,区内归侨侨眷有300多万,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重要力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广西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2022年1月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结合广西作为全国重点侨乡的特点和优势,启动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建设工作。目前,南宁、柳州、桂林等11个侨务资源比较集中的设区市已在当地华侨农林场、侨资企业或者村(社区)等建立22个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以下简称联系点)。联系点的设置采用“联络站+”模式,即根据各设区市侨务资源特点、侨务工作情况以及代表联络站建设情况,确定2个代表联络站,增设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牌子,拓展人大侨务工作职能。联系点设负责人和联系人各一名,分别由代表联络站的站长和联络员兼任,在联系点履职的代表为进代表联络站履职的代表。联系点的工作职责包括学习宣传涉侨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广泛听取当地侨胞和侨务工作者关于为侨服务、维护侨益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通过法定途径反映群众诉求,协调推动有关部门解决涉侨问题等。

  近一年来,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及各有关设区市人大常委会的共同推动下,全区22个联系点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服务侨界为抓手,奋力开创了人大侨务工作新局面:

  联系点成为侨乡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各联系点在做好代表联络站工作的基础上,突出侨乡特色,聚焦广大侨胞利益诉求,强化听侨“声”、纾侨“忧”、解侨“困”。充分利用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天然联系,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代表开展实地调研、接待来访群众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当地开展侨务工作、维护侨胞权益情况,了解侨胞的利益诉求,收集为侨服务、维护侨益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通过代表议案、建议等法定途径反映群众诉求,推动有关部门解决涉侨问题。如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侨中社区涉侨联系点依托侨眷代表在侨港风情街经营的餐饮店,开设侨意常态收集和处理反馈平台;防城港市十万山瑶族乡垌平村涉侨联系点主动与十万山瑶族乡派出所建立信息互动,收集在侨村建设、民生实事等方面意见建议。

  联系点成为自治区、市、县三级人大侨务部门高效协同联动的侨务工作站。自治区、市、县三级人大侨务部门在本级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参与联系点建设具体工作,与联系点的同志共同谋划好人大侨务工作,针对联系点反映的突出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侨胞权益保障工作,形成了全区人大侨务工作“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如自治区人大外事华侨委员会与南宁、柳州、桂林等8个设区市人大侨务部门加强协同配合,为自治区推动乡村振兴政策全面覆盖华侨农林场工作增添了新动能。2021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并对推动乡村振兴政策全面覆盖华侨农林场提出要求。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治区人民政府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政策全面覆盖华侨农林场,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及时下发通知,指导广西华侨农林场申报2022年、2023年乡村振兴相关项目和资金;牵头起草全区华侨农林场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实施的有关文件,取得积极进展。自治区人大外事华侨委员会与8个设区市人大侨务部门全力推动华侨农林场全面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范围。一方面指导涉侨联系点促进华侨农林场用好用足自治区下达的年度乡村振兴资金、做好申请资金和项目有关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涉侨联系点收集整理华侨农林场关于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实施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推动自治区层面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形成乡村振兴政策全面覆盖华侨农林场的广西经验。

  联系点成为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重要阵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内容。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应有之义。各联系点通过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向广大侨胞和社会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涉侨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传播中国声音,讲好广西故事、人大故事和侨乡故事等,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尽力画好侨界最大同心圆。如玉林市容县侨界联系点联合统战部门开展“歌飞壮族三月三·情满玉林心连心”连线海内外侨胞活动,向海外侨胞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介绍家乡发展变化和人民民主建设情况,激发海外华侨华人的家乡情怀,增进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了解和认同。

  党的二十大为人大侨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涉侨联系点建设工作也将开启新篇章、体现新担当。在今后的工作中,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加强涉侨联系点建设,进一步增添“侨”元素,做好“侨”文章,努力把联系点打造成侨乡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高地。

  进一步健全联系点工作机制。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加强对全区联系点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在归纳总结各联系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推动联系点制度建设和规范化建设,让各联系点形成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稳定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强化联系点民情民意表达功能,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

  加快构建“大侨务”工作格局。联系点是有效汇集各涉侨部门力量、加强“五侨”联动的重要平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指导联系点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推动设区市人大常委会设立联系点建设指导小组,由人大侨委的负责同志担任指导小组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人,聘请本级党委统战部、政协港澳台侨委、致公党和侨联负责同志担任特邀顾问;联系点聘请县(区)级相关涉侨部门负责同志担任特邀顾问;推动设区市人大常委会以联系点为载体,探索建立“五侨”联动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如定期组织特邀顾问到联系点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促进涉侨部门共享侨务资源,推动广西进一步打好“侨”牌。

  进一步发挥侨胞资源优势,积极助推广西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指导各联系点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聘请当地一些有代表性的侨商侨领担任特邀顾问或者联络员,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组织开展实地调研等方式,加强与侨商侨领的沟通联系,通过他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广西声音,通过他们“以侨搭桥”,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促进广西对外开放合作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广西人大外事华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