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端侨务   > 正文

汲取巴蜀文化精髓 提升师资培训实效
——“寻根中华•天府华教云课堂”2022年华文教师线上研习班成功举办
2022年NO.3 云端侨务 作者:四川省委统战部

  “寻根中华•天府华教云课堂”2022年首期华文教师线上研习班(巴蜀文化专题)4月11日至28日在网络平台顺利举行,来自泰国、意大利、巴西等4大洲16个国家的252位海外教师齐聚云端参加研习。

  本次研习班由国务院侨办主办,四川省侨办、四川大学承办,菲律宾华教中心、泰国华文教师公会、泰北清迈区华人村华文教师联谊会协办。研习班紧贴海外华校实际需求,组织四川大学知名教育专家与一线名优教师团队,特邀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院长、教授胡培安和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肖德美,精心准备了诗意天府、巴蜀文韵、古蜀文明、传统川剧、教学技能、云游四川等6大板块25个专题95课时的研习内容,聚焦“在弘扬巴蜀文化中提升教学技能”这一核心目标,采用专题教学法,实行“大容量、新结构”“目标―内容―方式”相一致的高效课堂教学,采取讲授与讨论并行、直播与回看穿插、课堂与实景呼应的特色教学模式开展研习,探索解决后疫情时代华文教育“三教”(教师、教材、教法)问题的出路。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文甦和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菲律宾华教中心主席黄端铭、泰国华文教师公会副主席郭晓辉、泰北清迈区华人村华文教师联谊会会长王相贤出席研习班开班仪式。

  聚焦目标构建更具吸引力的研习课堂

  长期以来,四川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采取邀请海外华文教师来国内华文教育基地院校接受系统教育、派遣教师团队赴海外培训当地教师等多种形式,为海外华社培养合格师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四川省积极探索“互联网+华文教育”实践,推出“寻根中华•天府华教云课堂”品牌活动,突破地域限制接续开展华文师资培训等华教项目。随着线上师资培训的日益增多,如何构建更具吸引力的研习课堂、破解学员的疲劳感,成为华文教育领域面临的现实课题。本次研习班,以巴蜀文化为媒介,遴选名师授课,既安排理论辅导,又设置示范教学,组织教法研讨,通过集中专题学习和示范点评,系统提高了参训教师水平。泰北清莱民养培中学校校长张天壤表示,此次培训让教师感受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传授的教学技能,如华文词汇教学、文化课程教学设计、表达与交流、华文教育心理学等,将有助于华文教育更加多元化、规范化。菲律宾近南学校教师陈紫鑫表示,《文化类课程教学设计》这堂课令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浅,通过鲜活案例展现了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基础,充分理解尊重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华文教学方法。

  凸显特色展示更加立体化的巴蜀文化

  筹划阶段组建了跨学科专家教研团队,以四川省华文教育工作目标框架为依据,围绕突出巴蜀优秀文化核心内涵,对研习班课程进行系统设计、试讲试听、优化调整。课程设计从三星堆考古发现切入,层层递进,从三星堆古蜀文化探寻中华文明,讲述何处是巴蜀;走近李白、杜甫、苏东坡等古代蜀地大诗人,对话郭沫若、巴金、阿来等现当代巴蜀文豪,呈现璀璨巴蜀文风;线上游览三星堆博物馆、杜甫草堂、大熊猫基地、金沙遗址,云端观摩川剧的唱腔之美、音乐之美、行当之美和身段之美,屏前领略川剧变脸、喷火的神奇魅力,向学员充分展示立体化的巴蜀大地,用事实讲述巴蜀文化的悠久历程与永恒魅力,为“美丽四川”增光添彩。学员们纷纷反映,参加这次研习班,走进了天府之国美丽四川,探究了巴蜀文化丰富内涵,研讨了华文教育专业技能,领略了中华文明独特魅力,既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又触碰到巴蜀璀璨文化和四川蓬勃发展面貌,被华夏文明所震撼,为巴蜀文化所吸引。泰国华文教师杨瑞芳表示,老师精彩的授课讲座和云游教直播,从古到今展示了巴蜀文化的魅力及其传承,作为学员听到、看到、学到这些故事、历史和文化,然后作为教师再讲述给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像种子一样埋进大家的心里。研习班刚结束,杨瑞芳便购买了《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一书,继续学习巴蜀文化。泰北清迈教联高级中学教师吴会芹表示,在专家老师们的带领下,在诗意天府中走近李白、杜甫,回顾历史,品读佳作,净化心灵;在巴蜀文韵中全面了解郭沫若、巴金和阿来等大文豪轶事和名篇的创作历程,感悟他们的创作热情和严谨的写作态度;跟着视频云游杜甫草堂、观看大熊猫、参观三星堆,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专题讲座中深入了解了川剧的历史和发展、现代都市成都的形象和传播,深化了自身的华文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有效提升了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更加坚定了从事华文教育的信心。

  久久为功拓展更加团结和谐的朋友圈

  此次研习班设计招收学员100人,主要面向菲律宾和泰国,实际有252名教师报名,涉及16个国家,为拓展更加团结和谐的海外朋友圈打下良好基础。

  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采取选派优秀教师赴海外华校线下支教和遴选优秀师资开展网上直播授课等方式务实开展师资帮扶。四川省自2004年起开展外派华文教师工作,累计选派约300名教师赴菲律宾、文莱、印尼、泰国、加拿大、老挝、意大利等7个国家的华校任教。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针对华校出现的师资缺乏等突出问题,首创“寻根中华•天府华教云课堂”直播授课,在既有外派教师支教模式框架内,组织一批有外派经历的教师,使用华校既有教材、执行华校既定年度教学计划、融入华校既往教学管理模式,对华校实施常态化网络直播授课,取得良好效果。

  坚持雪中送炭与同舟共济相结合,积极响应海外华校的现实需求,注重促进海外华校可持续发展,与海外华校建立长期协作关系。2021年5月,四川与菲律宾华教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对菲律宾10所华校40个班级近1200名华裔学生开展常态化网络直播授课;2021年11月,在国务院侨办和我驻外大使馆指导下,遴选优秀华文教师赴文莱华校任教,有力支持了华校发展,增强了侨社渡过难关的信心。2021年12月,与菲律宾华教中心共同举办“云享巴蜀文化,喜迎冬奥盛会”知识竞赛,在当地掀起华语学习热潮。

  本次研习班的举办,在增进了解认同、促进民心相通等方面起到良好效果。学员们通过自媒体对研习班进行了广泛宣传,在海内外产生良好影响。菲律宾光启学校教师金永丽写到,线上课程内容丰富,让自己对巴蜀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两个小孩跟着一起听课,看到了可爱的大熊猫、神奇的三星堆,心里埋下了一颗热爱中华文化的种子。研习班学员纷纷表示,18天的云课堂令他们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巴蜀文化,提升了教学能力,增强了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感,相信通过努力,中华文化将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为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友好合作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